一、邢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50
颗粒名称: 一、邢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地位
分类号: K878.5
页数: 1
页码: 199
摘要: 唐代瓷器,出现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系统。隋代白瓷,突破了传统青瓷的格调,为白瓷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邢窑 唐代 窑址

内容

我国陶瓷远在唐代就已销往海外,对世界一些国家产生了影响。
  唐代瓷器,出现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系统。因之瓷器研究者就以“南青”、“北白”而概之。建国以来的考古资料证明,青瓷、白瓷,南北皆有,所谓“南青”、“北白”,指的是代表当时青瓷发展成就的是南方的越窑青瓷,代表白瓷发展成就的是邢窑白瓷。从陶瓷发展上看,青瓷为早,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邢窑瓷器质地坚硬,制作精致,洁白如雪,是其他白瓷窑所无法比拟的,时代也较其他瓷窑为早。唐代陆羽《茶经》说:“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磁类雪,越磁类冰”。邢磁类银、类雪与越磁类玉、类冰,应当是陆羽对邢越二窑的高度评价。
  隋代白瓷,突破了传统青瓷的格调,为白瓷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邢窑白瓷较之隋代又前进了一大步,改变了以青瓷为主导的发展方向,迅速地发展起来。在邢窑白瓷的影响下,北方又出现了另一个烧白瓷的定窑。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与越窑青瓷从此并驾齐驱。唐代瓷器生产的成就,与邢窑的出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