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邢窑白瓷研究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44
颗粒名称: 一、邢窑白瓷研究回顾
分类号: K876.3
页数: 1
页码: 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国前后和近两年来邢窑白瓷研究概况。
关键词: 邢窑 白瓷 遗址

内容

对邢窑白瓷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此以前没有见到专门谈论邢窑白瓷的文章。瑞典的古斯塔夫·林伯格(GustafLindberg)发表了两篇谈邢窑的文章,一篇发表在《东方美术》季刊1950年春季号,一篇发表在195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年报,前一篇是探讨邢窑白瓷问题的一次尝试,后一篇则是作者把自己和CarlKempe收藏的唐代白瓷经过一番观察了解之后,做了一些描述和归纳。故宫博物院陈万里于195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邢越二窑及定窑》的文章,刊于同年《文物参考资料》第九期。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是,谈邢窑白瓷都以唐代文献为依据。林伯格认为,邢窑白瓷是雪白的,敲打时能发出音乐的韵调,既然当时无论贫富都使用这类瓷器,那么唐代生产这类白瓷的瓷窑一定很多;为了达到器表色白如雪,在胎上涂一层化妆土,用以增加白度。陈万里的文章提出,临城磁窑沟窑神庙虽有明代碑记,但未提及当地于唐代已烧造瓷器,地面的瓷器也不是唐代的,至于邢窑究竟在何处,还有待以后发现。
  建国后,文物考古事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陶瓷领域也开展了古瓷窑遗址的调查与发掘,从而改变了单纯凭借文献进行考古的做法。文物考古工作者以窑址和墓葬出土的大量第一性资料为依据,结合文献进行综合的科学研究。邢窑遗址调查也列入了议事日程。
  建国初期,故宫博物院首先派人调查了河北省重点古窑址。继调查河北临城磁窑沟后,又调查了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发现唐代已在这里烧白瓷。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河南又发现巩县等窑在唐代都烧过白瓷。新资料的发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由此得知唐代烧白瓷并非邢窑一处。有了这批新资料后,从故宫院藏唐代白瓷中分出了巩县与曲阳两窑产品,经过对比,摸清了两窑白瓷特点,逐渐缩小了唐代白瓷藏品未知数的比例;也初步划分出胎釉洁白如雪,不施加化妆土的是邢窑白瓷。祁村窑址发现后,进一步证明这类不施加化妆土的确属邢窑白瓷。
  近两年来,临城县第二轻工业局着力于古窑遗址的普查。1980年8月,临城县二轻局林玉山、陈二印会同河北师范大学杨文山同志先后发现窑址七处,于岗头遗址第一次发现了唐代白瓷窑址,从而为继续寻找典型邢窑白瓷遗址树立了信心。同年10月,临城县二轻局的同志在祁村找到了生产典型邢窑白瓷的遗址,终于揭开了邢窑之谜,邢窑生产大白于天下的日子为期不远了。笔者当然为此十分高兴,因而一再走访邢窑故址。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