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的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316
颗粒名称: 邢窑的概述
分类号: K878.5
页数: 2
页码: 175-176
摘要: 邢窑见于记载的,《新唐书·地理志》里说:“河南府土贡埏埴盎缶,邢州钜鹿郡土贡磁器,越州会稽郡土贡瓷器。”而李肇《国史补》里,亦有:“凡货贿侈于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囊,氈氊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新唐书》里所说的邢越二窑,当时是并贡于朝的;《国史补》则证明了邢窑是在内丘的了。
关键词: 邢窑 窑址 文化遗址

内容

邢窑见于记载的,《新唐书·地理志》里说:“河南府土贡埏埴盎缶,邢州钜鹿郡土贡磁器,越州会稽郡土贡瓷器。”而李肇《国史补》里,亦有:“凡货贿侈于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囊,氈氊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新唐书》里所说的邢越二窑,当时是并贡于朝的;《国史补》则证明了邢窑是在内丘的了。
  同时李肇的《国史补》,是写些开元、贞元间(公元713~804年)的见闻,来补国史之缺,这就说明邢瓷在开元、贞元间,已为天下无贵贱所通用的器物。自然,它的创作时代定在开元之前,也就是在初唐,而盛行的时期则为中唐是可以肯定了的。《俑庆日记》里,提到清光绪三十三年定州发现李基墓,墓中明器瓷坯坚固如石,釉色如玻璃,色白而不滞,略如定器,而墓志年月,是咸亨六年四月(公元671年),那是初唐时期,其为邢瓷无疑。因为有唐一代文献里提到白瓷的,就是邢窑;而那时候还没有定瓷,又是可以肯定了的。
  嗣后大中初(公元847~859年,已在中唐之后),有一个叫郭道源的,善击瓯。文献里这样说:“用越瓯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云云。到了唐肃宗上元(公元761~762年)的时候,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里,把邢、越二窑所出的磁盌批评了一下,就是说:“磁盌,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寿州次,岳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邢磁类银,越磁类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磁类雪,越磁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磁白而茶色丹,越磁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越州磁、岳州磁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磁白,茶色红,寿州磁黄,茶色紫,洪州磁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可见当时邢、越二窑已经并重,绝不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内丘白瓷独步的时代。而且陆羽还抑邢扬越,对于人们所称赞的邢瓷,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懿宗咸通(公元861~873年)的时候,皮日休的诗里,也有“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之句,是邢与越,在晚唐的时候,依然是并重一时的两种瓷器,可是自此以后,就不再有人提及邢瓷,越瓷则徐寅、陆龟蒙辈,都有诗赞美它。而到了五代,越瓷更是独步一时。北方之邢,恐怕就在此时黯淡下去。因此就会使人揣想到那时的邢窑工人,会在曲阳另烧白瓷,开创了定瓷,或许有相当理由。不过邢瓷早为社会所通用,又何致一蹶不振到此地步。我个人认为内丘窑的白瓷,既为民间所好,自会延续下去。只是自晚唐以至五代及北宋初期,几成越瓷独霸的局面,所以邢瓷就没有什么记载;却不能说就会黯淡到一点没有前途。近三十年前(即1920年)钜鹿出土的物品中,很多光素的白瓷,有的说是定瓷,有的说是北方影青。其实定瓷是有的,不成问题。因为大观(钜鹿城在大观二年为大水所淹没)的时候,正是定瓷出品最优美的时期,而其他白瓷之并非定窑的制作,或是不近定瓷的作风,概以所谓北方影青目之,这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曲解。此种物品的器形,并非一般的盘盌常品,颇多奇特的制作,如鸭座灯台等等。我以为或者就是五代以至北宋的邢瓷,这是很可能的。否则为什么有这种优秀的作品,不能明确指出它的烧窑所在呢?此后如能找到邢窑地点,或者可以能解答此问题。
  二十余年前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废址里,发现中国瓷片四片。其中二片是邢瓷,一片是越瓷,一片是宋以后的作品。该城在七世纪时,最为繁荣,废灭于公元1020年(宋真宗时)。在印度这样一个僻远的地方,而有邢瓷碎片的发现,实一极可注意的事情。
  此外,在唐的时代,平定、平阳、霍州,均烧白器。平定窑又俗称西窑,是否对于邢窑之在河北为东而言,亦是一个问题。
  关于邢瓷的本质,可以一谈的,就是它的胎土色白细洁,而极坚硬。釉白颇润泽,有时微微闪黄,带一点乳白色。胎与釉之间,有一层下釉,就是俗称的护胎釉。它的制品,就现在所认为是邢瓷的,平底折边(就是边的外缘凸起一条边沿,是别的瓷器上所不曾见到的)。胎厚重,平底处有没釉的。短嘴的把壶,纯然的唐的作风。白釉很厚,有到底的,亦有不到底的。烧成火度,已达千度以上。观察器形全面,令人有一种浑厚凝重的感觉,这与后来的定瓷,大不相同,并且邢瓷的器物上,没有一点花纹,质朴素净,正是唐代邢瓷的优点所在。它的烧造地点,说在内丘,可是在内丘县境内,未能找到烧窑遗址。又说在临城,最近在内丘临城的临接地带,有一处地名磁窑沟,发现烧窑遗址。可是在一块有明弘治七年及隆庆三年的窑神庙碑记里,未曾提到唐代。所得碎片,亦非白瓷,不能证明其为邢窑所在的地方。因此邢窑遗址,究在何处,尚需等待以后的发现。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