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邢钢东生活区唐墓发掘简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296
颗粒名称: 邢台市邢钢东生活区唐墓发掘简报
分类号: K878.8
页数: 8
页码: 152-1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市2003年12月,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在配合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东生活区七号楼建设工程中,发现4座唐墓。
关键词: 邢台市 唐墓 邢钢东区

内容

2003年12月,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在配合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东生活区七号楼建设工程中,发现4座唐墓。现将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邢钢东生活区位于邢台市桥西区南部,西邻钢铁路,北领建设东路。其七号楼施工区即位于东生活区中部偏南,墓葬则位于七号楼施工区内,坐北朝南,东西一字排列(图一),编号为03XGM19、27、28、29(以下简称M19、27、28、29)。
  二、墓葬形制
  葬葬4座,均为带竖井式墓道的土洞墓。竖井式墓道南宽北窄,平面呈梯形,底部南端有一级或二级生土台阶。墓道四壁较直。葬具均为单棺,葬式为仰身直肢。M27、29盗扰严重,各出土彩绘陶塔式罐1套,两墓形制不再赘述。
  M19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全长5.20米,距地表深5米,打破战国墓葬。墓向175度。该墓由墓道和土洞室两部分组成。墓道长1.8米,宽0.84~0.78米,深4.2米。底部南端有生土台阶一级,宽0.18米,高0.9米。墓道底部堆积的碎砖间有能粘对复原的瓷碗1件(M19:17)。墓门弧形顶,宽0.78米,高1.24米,用长方形砖棱角对外封堵。洞室拱顶,平面呈椭圆形,长3.4米,最宽外2.2米,最高处1.4米。墓底平铺长方形砖,南高北低。砖长28厘米,宽14厘米,厚5厘米。墓室中部偏西并排两棺,西棺一部分叠压在东棺上,均已朽。西棺长1.6米,宽0.6米,高不详。棺主人仰身直肢,骨架已朽,头前有铜簪2件,腰腹部上方0.3米处横躺陶罐1件,颈部、右手有开元通宝铜钱。东棺长1.8米,宽0.6米,高不详。内有仰身直肢成骨粉状骨架一具,腰间有铜带具及铜钱。两棺前随葬孔雀瑞兽葡萄镜1件、“盈”字款盏托1件、铁剪1件、器座2件、陶罐1件、葫芦形执壶1件、“盈”字款平底碗1件、白釉玉璧底碗1件(图二)。
  M28位于发掘区中部偏北,西邻M27,东邻M29,全长5.4米,距地表深4.6米。墓向177度。该墓由墓道、甬道、土洞室三部分组成。墓道长2.1米,宽0.8~0.6米,深3.1米。墓道底部南端有台阶两级,第一级宽0.36米,高0.40米;第二级宽0.3米,高0.6米。甬道弧形顶,宽0.62米,高1.3米,进深0.3米。甬道南口用长方形砖封堵,封堵方法为棱角对外平砌12层,然后顺砖平砌6层,再棱角对外平砌。砖形制同M19。洞室呈长椭圆形,拱形顶,长3米,宽1.66米,高1.4米。木棺已朽,长1.64米,宽0.44米。骨架腐朽严重,仅存部分头骨。棺内北端平置长方形砖1块,南端有铁剪1件、双鸾奔马云纹镜1件。棺前及棺下平铺长方形砖5块。墓室西南角随葬彩绘陶罐2件、白釉短流执壶1件、墨书砖志1合(图三)。
  三、出土器物
  1.瓷器
  葫芦形执壶1件(M19:1)。小口微侈,分上下腹。上腹丰肩,鼓腹;下腹溜肩,弧腹。圈足微外撇。上下腹交接处有凸弦纹一周,圈足与下腹交接处旋削一周,足端有明显切割和加工痕迹。下腹肩部一侧有管状短流,另一侧肩腹部有双泥条曲柄。细白胎,外挂乳白釉至足底,局部釉薄处呈色较暗。器形优雅大方,釉色润泽明亮。口径3.6厘米,上腹最大径6.8厘米,下腹最大径11.2厘米,底径7.2厘米,器高20厘米(图四,7)。
  白釉短流执壶1件(M28:3)。敞口,短颈,弧肩,鼓腹,实饼足微外撇,底缘微斜削一周,饼足与腹部交接处有旋削痕迹。一侧肩部有管状短流,另一侧颈腹部有双泥条曲柄。细白胎微灰,外挂青白釉至下腹部,肩部有冰裂纹,颈肩间釉厚处闪水绿色。口径5.4厘米,腹径7.5厘米,底径4.2厘米,通高11.4厘米(图五,2)。
  盏托1件(M19:4)。托沿缺失,仅余托圈及底部,残断处有明显锉磨加工痕迹。托圈圆唇微侈,斜直腹,圈足微外撇。胎体坚硬细腻洁白,通体白釉,釉面光洁莹亮,足墙底无釉,有刮釉现象。器底刻一“盈”字。口径17.2厘米,底径13.6厘米,高8厘米(图四,1;图六)。
  平底碗1件(M19:2)。圆唇,敞口微敛,斜直腹,小平底。平底外圈斜削一周。胎白细腻,器内外施白釉。底无釉,刻一“盈”字。口径14.2厘米,底径5.2厘米,高4.7厘米(图四,6;图七;彩版五,1)。
  瓷碗2件。均圆唇,玉璧底。M19:3,敞口,斜直腹,足与腹交接处旋削一周,足墙外缘有旋削加工痕迹,底部有旋削线,在中部留有一锥状尖。白胎微泛红,胎质细腻,施白釉不到底,釉色发青、干涩,薄厚不均。口径14厘米,底径6厘米,高4.4厘米(图四,4)。
  M19:17,斜直腹,足墙外缘斜削。灰白胎,局部有黑点,施白釉至足底缘,釉色发青,底心有釉,器内外有开片现象。口径12.8厘米,底径6厘米,高3.6厘米(图四,5)。
  2.铜器
  孔雀瑞兽葡萄镜1件(M19:5)。青铜质,银白色。圆形,伏兽钮,镜背中间由素面凸棱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枝蔓缠绕,叶脉舒展,果实累累,11串葡萄环列于凸棱边缘,两只孔雀间以四瑞兽,孔雀覆羽摇曳尾屏于背上。外区为不同姿态的禽鸟8只及蜻蜓、蜂蝶等。云纹缘。纹饰繁缛,刻画工巧。直径13.9厘米,缘厚1.1厘米。
  双鸾奔马云纹镜1件(M28:4)。青铜质,八出葵花形。圆纽,纽左右两侧各立一鸾鸟,两鸾鸟曲颈相对,头上有花冠,振翅翘尾,一足着地,一足微曲。钮下有一曲颈向前、四肢腾空飞奔的骏马(或称天马),颈上系一枝荷花瓣。镜边缘为两两相对的流云、折枝花及展翅飞翔的蜻蜓和蝴蝶。直径18.3厘米,缘厚0.4厘米。
  铜簪2件。形制基本相同,双股。M19:11,长22厘米(图四,8)。M19:16,长32厘米(图四,9)。
  铜钱25枚。其中开元通宝23枚,均隶书,制作规矩,直径2.3~2.4厘米(图八,1)。乾元重宝2枚。均隶书,制作规矩。直径2.2~2.4厘米(图八,2)。
  3.铁器铁剪2件。形制相同,均为弹压式,环曲柄,交股回环,环呈扁圆形。M19:10,长32.8厘米(图四,3)。
  4.陶器
  彩绘陶罐2件。均泥质红陶,形制相同。口微敛,圆唇,弧肩,鼓腹斜收,平底。器外施白衣,白衣外用黑彩绘覆莲一周,腹部绘牡丹花。M28:1,口径12.4厘米,底径11.2厘米,高18.4厘米(图五,4)。
  塔式罐4件。依器座形制可分为三型。
  I型2件。泥质灰陶,形制大小均同。M19:12,由器盖、罐、器座三部分组成。器盖子口,宽沿,中部隆起,顶部有宝珠形钮,钮中空。罐口微侈,圆唇,弧肩,鼓腹,平底。器座圆唇,口微侈,束颈,颈部附加变形仰莲一周,溜肩,鼓腹,束腰,喇叭口底,底沿反卷,中腹部有双环形镂孔4个。通体施白衣,衣外绘花卉。器盖口径6.4厘米,高19.2厘米;罐口径12厘米,底径10.4厘米,高24.4厘米;器座口径16厘米,底径24厘米,高18厘米;通高47.6厘米(图四,2)。
  Ⅱ型1件(M29:1)。泥质灰陶。缺盖。罐略显瘦高,鼓腹,小平底。器座侈口,圆唇,束颈,溜肩弧腹,束腰,喇叭口底,宽折沿。唇下附加变形仰莲纹,底腰部贴附加堆纹一周。器表通体施白衣,罐、器座肩部用黑彩绘覆莲,腹部绘牡丹花,喇叭口底部绘花草纹。罐口径12厘米,底径11厘米,高30厘米;器座口径13.2厘米,底径30厘米,高28.8厘米;通高57厘米(图五,1)。
  Ⅲ型1件(M27:1)。泥质灰陶。器盖、器座烧制火候较高,呈色较深,陶罐火候较低,呈色稍浅。器盖子口,宽平沿,中部隆起,顶部有菌状钮,隆起部分有一圆孔及凹弦纹两周。罐体圆唇,溜肩,鼓腹,小平底。仰莲座侈口,变形莲花边口沿,束颈,喇叭状口。颈部、腹部、底部有凹弦纹数周。器盖口径7厘米,高10厘米;罐口径10.8厘米,底径11厘米,高20.5厘米;仰莲座口径18厘米,底径17厘米,高21厘米;通高46厘米(图五,3)。
  5.砖志
  砖志1合(M29:6)。盖与志形制相同,均长方形,一面有绳纹,另一面磨光。志文墨书,字迹漫漶不清。均长34厘米,宽17.5厘米,厚0.6厘米。
  四、结语
  此次清理的4座土洞室墓,在邢台属唐中晚期及北宋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墓葬形制。此类墓葬均坐北朝南,墓道平面南宽北窄呈梯形,洞室平面呈梯形或长椭圆形。唐代墓道较窄长,宋代墓道变短、变宽。器物组合以泥质红陶或灰陶罐、白瓷罐、白瓷执壶、白瓷碗、彩绘陶塔式罐为主。M19出土的玉璧底瓷碗与祁村、内丘城关出土的瓷碗[1]类同,白釉短流执壶与西安南郊唐长安新昌坊出土的执壶[2]类同,葫芦形执壶与邢台董村水厂出土的葫芦形执壶[3]相同。M28出土的彩绘陶罐与董村水厂出土的大和五年陶罐[4]相同,I型陶塔式罐与邢台旅馆出土的B型陶塔式罐[5]器形及彩绘风格相同。塔式罐是受印度佛教影响的产物,而用陶制作佛教器皿是中国佛教的特点,此类器形在邢台一带多在唐中期至宋代的墓葬内出土,其中以唐晚期及五代最为盛行。
  此4座墓葬出土瓷器的胎质、釉色均与邢窑址出土的瓷器相同,“盈”字款为内丘城关[6]一带窑址所特有,因此这批瓷器大多数应为内丘城关唐代邢窑的产品。吕成龙先生认为“盈”字款“始烧年代不早于开元,唐朝灭亡后即不复烧造”[7]。另陕西西安唐青龙寺曾出土墨书“大中十三年三月”的“盈”字款白釉执壶[8]。综上所述,这批墓葬时代大致当在唐代中晚期。
  “盈”字款瓷器在邢台市区唐代墓葬内出土尚属首次。《旧唐书》、《新唐书》均记载“盈”字款白瓷器属于邢窑专门为“大盈库”烧造的贡品。大盈库是皇帝直接支取的“私库”,文献记载,大盈库之物,主要用于紧急国情下的支出和赏赐给嫔妃大臣。“盈”字款平底碗在唐代也较为少见。这批唐代墓葬的发现和“盈”字款瓷器的出土,为邢台一带唐代丧葬制度以及邢白瓷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文在整理断代过程中得到穆青、张志忠两位先生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附注

[1]王会民、张志忠:《邢窑调查试掘主要收获》、《文物春秋》1997年增刑。 [2]尚民杰、程林泉:《西安南郊新发现的唐长安新昌坊“盈”字款瓷器及相关问题》,《文物》2003年第12期。 [3][4]邢台市文物管理处:《河北邢台市唐墓的清理》,《考古》2004年第5期。 [5]李军:《邢台旅馆唐宋墓葬的发掘》,待刊。 [6]内丘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省内丘县邢窑调查简报》,《文物》1987年第9期。 [7]吕成龙:《唐代邢窑“翰林”、“盈”字款白瓷罐刍议》,“中国古代白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稿,上海博物馆2002年。 [8]翟春玲、王长启:《青龙寺遗址出土“盈”字款珍贵瓷器》,《文物》1997年第6期。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卓然
责任者
李恩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