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西区唐墓95QXM27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290
颗粒名称: (一)桥西区唐墓95QXM27
分类号: K878.8
页数: 3
页码: 138-1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桥西区唐墓95QXM27,该墓为南北向土洞墓。方向179度。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平面近长方形,竖井状,底部距地表4.6、长2.45、宽0.85~1米。墓道南部东西壁各方一组脚窝,脚窝立面近三角形。墓道底部有一生土台阶,长0.9、宽0.55、高0.4米。在填土中发现1件残铜镜。墓门呈圆拱形,与墓室南壁偏东处相接,高1.3、宽0.95米,用单面绳纹灰陶砖平铺顺砌封堵,共23层。砖呈青灰色,长32、宽20、厚4厘米。
关键词: 桥东区 唐墓 土洞墓

内容

该墓为南北向土洞墓。方向179度。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平面近长方形,竖井状,底部距地表4.6、长2.45、宽0.85~1米。墓道南部东西壁各方一组脚窝,脚窝立面近三角形。墓道底部有一生土台阶,长0.9、宽0.55、高0.4米。在填土中发现1件残铜镜。墓门呈圆拱形,与墓室南壁偏东处相接,高1.3、宽0.95米,用单面绳纹灰陶砖平铺顺砌封堵,共23层。砖呈青灰色,长32、宽20、厚4厘米。
  墓室平面近梯形,南北长3.2、东西宽1.4~1.98米,起拱高1.4米。墓室北部偏西处有人骨两具,头向南,仰身直肢。其中一具人骨较乱,疑为二次葬。人骨下有板灰痕迹。由于墓室坍塌严重,棺椁形制不详。头骨前方散见铜帽钉、铺首和锁等遗物。其他随葬品多分布在棺前、靠近墓室西部附近,主要有瓷执壶和陶罐、器座等。墓室东北角还发现1件陶器盖(图一五)。
  陶罐1件(95QXM27:2)。泥质灰陶。侈口,圆唇,矮颈,溜肩,鼓腹,平底。外施彩绘,多脱落。口径13.2、底径11.8、高30厘米(图一六,2)。
  陶器座2件。泥质灰陶。形制、大小相同。95QXM27:3,口呈花边圆盘状,中部呈圆球形,下承大喇叭口高圈足,底边外卷,中空。圈足饰一周堆塑附加堆纹,其下对称分列四组镂空的双联圈孔。圆盘口径18.4、圈足径28、高27.2厘米(图一六,4)。
  陶器盖1件(95QXM27:5),泥质灰陶。上部为宝塔形纽,内空,下承圆形子母口。外施红彩。口径7.8、高16.5厘米(图一六,1)。
  瓷执壶1件(95QXM27:1)。灰白胎,着白色化妆土。葫芦形。小口,尖圆唇,细颈,溜肩,有一短流,颈肩间有环状鋬手,鼓腹,假圈足。内外通体施白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底足心有两周圆圈刻线。口径3、底径7.6、高20.1厘米(图一六,3;彩版四,1)。
  铜帽钉15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其中2件突起上有穿孔纽,1件出土时与铜锁相连。95QXM27:6,六出梅花状,中间作圆形突起,其上有一穿孔,背面有柱状方钉。长3.2、帽径2.8厘米(图一七,4)。95QXM27:7,长2.1、帽径2.9厘米(图一七,5)。
  铜铺首2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兽首衔环,环已残。95QXM27:9,兽首外缘有三个圆形孔,其中两孔内附带铁锈(图一七,3)。95QXM27:10,背面有柱状方钉。长4、宽3.6厘米(图一七,2)。
  铜锁1件(95QXM27:8)。出土时与1件铜帽钉穿在一起。锁长10.5、宽2.1厘米;锁柱被斜截成两段,直径0.2厘米。钥匙略呈匕首形,长4.8厘米(图一七,1)。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