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东区北部唐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282
颗粒名称: 一、桥东区北部唐墓
分类号: K878.8
页数: 6
页码: 128-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桥东区北部唐墓,邢台市汽车改装总厂四分厂在邢台市桥东区北部进行基建时,发现3座唐墓。墓葬位于东围城路北段与北外环路连接点北侧,南邻翟村,北靠长信村,编号为95QDM1、M2、M3。
关键词: 桥东区 北部 唐墓

内容

邢台市汽车改装总厂四分厂在邢台市桥东区北部进行基建时,发现3座唐墓。墓葬位于东围城路北段与北外环路连接点北侧,南邻翟村,北靠长信村,编号为95QDM1、M2、M3。
  (一)95QDM1
  该墓为南北向单室砖墓。方向176度。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之南稍偏东处,平面呈梯形,底距地表1.5、宽0.6~0.9米,墓道因未作全部清理,故长度不详。墓道底部呈斜坡状,南高北低,坡度约15度。甬道为过洞式,长1、宽0.4、残高1米。其东西两壁,先平铺五层砖,再立砌一层砖,然后三顺一丁起券。顶部早年被破坏。甬道北接墓室南壁的中偏东处,南端有封门墙与墓道隔开。封门墙呈弧形,系单面绳纹砖砌筑而成,宽0.6、残高0.8、厚0.16米。
  墓室平面略呈梯形,东西长1.95、南北宽1.45、残高1米。墓室四壁略向外弧,1米以上起券,顶部早年已被破坏。墓室营造方式同甬道,均用单面绳纹砖砌筑。墓砖有青灰、褐红两种胎色,一面拍印粗绳纹,砖长31、宽16、厚6厘米。靠北壁、西壁有用青灰砖铺作的曲尺形棺床,床沿长1.8、宽0.78、高0.26米。棺床上并排放置两具人骨,死者头西脚东,
  北侧为女性,仰身屈肢;南侧为男性,仰身直肢。未发现棺椁痕迹。女性头骨旁随葬铜镜、钗各1件,男性右盆骨外侧斜置陶罐1件,墓室西南角棺床上放置瓷瓶1件(图二)。
  陶罐1件(95QDM1:3)。泥质灰陶。侈口,圆唇,短颈,圆肩,鼓腹,平底。肩部饰六圈戳点纹。口径17.4、底径15.6、高34.2厘米(图三,2)。
  瓷瓶1件(95QDM1:1)。灰白粗瓷,胎厚薄不一。钵形口,尖圆唇,细颈,椭圆腹,假圈足。通体施酱色釉,釉中泛青,有蜡泪痕。器物内壁施釉至细颈处,外壁施釉不到底,局部施釉不匀,有裸露的白色化妆土。口径5.3、高23.3厘米(图三,1)。
  铜镜1件(95QDM1:2)。圆形纽座,座外浮雕四只瑞兽。内外区以凸弦纹为界,外区饰草叶纹,边缘饰栉齿纹;外沿突起较厚。直径9.8厘米。
  铜钗1件(95QDM1:4)。锈蚀严重,已残。截面呈椭圆形。一端呈弧形,微外
  凸。残长2.8厘米。
  (二)95QDM2
  该墓为南北向单室砖墓。方向185度。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斜坡式墓道,南高北低,坡度约15度。墓道南窄北宽,底距地表1.25、宽0.58~0.86米,墓道未作全部清理,长度不详。墓门略呈弧形,宽1、残高0.8米,用残砖错缝平砌封堵。
  墓室平面似梭状,南北长2.4、东西宽0.6~1.1米。室内地面用单面绳纹灰陶砖东西平铺,东壁外弧,0.5米以上逐层上收。顶部大部分已坍塌。墓砖长31、宽16、厚6厘米。墓室底部呈斜坡状,坡度5度,南高北低。近墓门处平铺两排灰陶砖,上置黄褐釉瓷罐1件。墓室内无棺,有一具人骨,头南脚北,仰身直肢。死者腰部右侧有泥质红陶罐1件,右臂下置河蚌1片(图四)。
  陶罐1件(95QDM2:2)。泥质灰陶。侈口,圆唇,矮颈,弧肩,鼓腹,平底。肩部对称附双耳,底部不规整。口径13.2、底径9、高20厘米(图五,2)。
  瓷罐1件(95QDM2:1)。灰白胎,胎较厚重。侈口,圆唇,矮颈,圆鼓腹,假圈足。肩部附对称双泥条耳,一耳稍残。器内壁有明显的轮制痕迹。施黄褐釉,釉面有小冰裂纹。器内壁施全釉,局部施釉不匀;外壁施半釉,有积釉现象。口径4.8、底径5.7、高9.4厘米(图五,1)。
  蚌片1件(95QDM:23)。系自然河蚌制作而成,周边圆润。
  (三)95QDM3
  南北向单室砖墓。墓向175度。平面呈“甲”字形,分墓道和墓室两部分。墓道为斜坡式,南高北低,坡度约15度,底部距地表1.2、长2.4、宽0.98~1.2米。
  墓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2.4~2.48、南北宽2.18米。顶部以及部分墓壁已被破坏,残留墓壁用双砖错缝平铺顺砌14层。棺床呈“〓”形,系单面绳纹砖砌成,约占墓室的三分之二,与四壁均相连。床沿长2.4、最宽1.34、高0.2米。墓砖长31、宽16、厚6厘米。棺床上放置相叠压的两具人骨,头向西,仰身直肢。上层为男性,约45岁;下层为女性,约40岁。附近未发现棺椁痕迹。女性颈部有铜镜、钗各1件,人骨附近有铜手镯、陶罐、瓷碗、开元通宝等随葬品,其余集中出自棺床西南角,主要有瓷罐、壶等(图六)。
  陶罐1件(95QDM3:5)。泥质红陶。侈口,圆唇,矮颈,鼓腹,平底。肩部原附对称双耳,耳已残。素面。口径13.6、底径10、高21.5厘米(图七,5)。
  陶碗1件(95QDM3:8)。泥质红陶。圆唇,口微敛,平沿,斜壁,平底。口径19、底径7.5、高8厘米(图七,8)。
  瓷罐2件。胎质较粗,色赭红。侈口,圆唇,矮颈,圆肩,球形腹或下腹微收,假圈足。肩部附对称双泥条耳,一耳已残。通体施青褐釉,釉色褐中泛青,薄厚不一,有蜡泪痕。器物内壁施满釉,局部露胎,外壁施半釉不到底。95QDM3:1,口径4.8、底径6.3、高11.1厘米(图七,4)。95QDM3:2,口径4.2、底径5.1、高8.9厘米(图七,2)。
  瓷独流壶1件(95QDM3:3)。胎体黄白色,胎质较细腻、轻薄。敛口,扁圆唇,溜肩,柱形短流,扁圆腹,假圈足。器内壁施全釉,外壁施半釉,无釉处露出白衣。釉面有小冰裂纹,釉色正黄,晶莹透明。唇部有叠烧粘连痕迹。口径7、底径4.2、高7厘米(图七,6;彩版六,2)。
  瓷碗2件。95QDM3:7,胎色洁白,胎质细腻、轻薄。尖唇,敞口,弧壁,矮圈足。内外通体施白色釉,有少量冰裂纹。口径11.2、圈足径5.9、高4厘米(图七,1)。95QDM3:9,胎色蓝灰,胎质较粗。口微侈,弧壁,下腹稍折,假圈足。通体施姜黄釉,釉黄中泛青、厚薄不一,有蜡泪痕。器内壁施满釉,有积釉现象,外壁施半釉。口径11.6、底径5.1、高4厘米(图七,3;彩版六,1)。
  铜镜1件(95QDM3:4)。银白色。桥形纽,圆纽座。内外区以凸弦纹为界,边缘起较高突棱。直径8.7、厚0.8厘米。
  铜手镯1件(95QDM3:6)。锈蚀严重。较完整,椭圆形。直径4.1~6厘米(图七,7)。
  开元通宝1枚(95QDM3:11)。武德开元钱。钱文正面对读“开元通宝”,字迹端庄工整。素背。直径2.4、厚0.15厘米(图八)。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