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陶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274
颗粒名称: (三)陶窑
分类号: K878.5
页数: 3
页码: 115-1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陶窑概况。
关键词: 内丘县 陶窑 遗址

内容

陶窑发现1座,编号为Y1,位于探方南部,开口于第3层下,打破第4层及生土层,呈近长方形。窑室由火膛、窑床、烟道三部分组成(图三、图五)。
  烟道位于窑室最西端,呈弧形,烟道西、南部在施工中被破坏,烟道残长1.3、宽0.35、残高0.7米。烟道与窑床间有坯墙相隔。坯墙单行错缝平摆顺砌,坯间用泥实缝,坯墙残留8行,高0.7、墙宽0.24米,坯间泥缝厚0.2厘米,墙内壁薄施细泥抹平,大部分脱落,坯墙下残留三个近方形排烟口,口宽0.25、高0.27米。土坯呈长方形,长0.4、宽0.25、厚0.06米、个别土坯中夹杂有白瓷片。
  烟道内土层堆积多为红烧土及杂乱的窑壁土。出土有白瓷碗、白瓷钵、三叉形支架等。
  窑床位于窑室中部,近长方形,长2.2米,窑床南部在施工中破坏,残宽1.4、深0.7米。窑床大部分为烧结的红烧土硬面,近火膛处有约0.4米的呈黑灰色的烧结硬面。窑室北壁较平直,在与火膛交接处有烧溜的呈黑灰色的烧结硬面。
  窑床上土层堆积多为窑顶及窑壁坍塌下来的红烧土。下层红烧土、窑渣等较多,同时有白瓷碗、钵及白陶、红陶器残片等,上层红烧土及坍塌的窑壁较少,亦有瓷碗、瓷钵、残窑柱等出土。
  火膛位于窑室东端,呈兽蹄形,平底,长1.5、宽1、残深1.3米。四壁有黑灰色的烧结硬面。火膛位于施工基槽正下方,填土被清理殆尽,火膛少部分被破坏,故土层堆积及包含物不详。
  窑前工作面。因为工期所限,没有完全揭露,从发掘现场分析,工作面呈近似梯形,距地表深0.7米。出土器物较多,有瓷碗、瓷钵、硬质陶马、陶盆、残陶瓦、窑柱、烧制陶器的垫片等。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