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224
颗粒名称: 瓷器
分类号: K876.3
页数: 6
页码: 88-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瓷器,以青瓷、粗白瓷为主,次为精细白瓷。另有少量的黑瓷和黄瓷。粗瓷一般胎体厚重,胎色灰白或呈灰色,胎上施白色化妆土。釉的流动性较大,积釉、流釉、开片和口部干釉现象普遍,器外多施半釉或施釉不及底。敞口器物内底大都留有支钉痕。
关键词: 邢窑 遗物 瓷器

内容

以青瓷、粗白瓷为主,次为精细白瓷。另有少量的黑瓷和黄瓷。粗瓷一般胎体厚重,胎色灰白或呈灰色,胎上施白色化妆土。釉的流动性较大,积釉、流釉、开片和口部干釉现象普遍,器外多施半釉或施釉不及底。敞口器物内底大都留有支钉痕。
  碗数量最多。只有一型。
  A型敞口。可分为二亚型。
  Aa型有足。可分为二式。
  I式:大都为尖唇,敞口较直,假圈足微外撇,足心内凹,足外削棱一圈。内T2H6:1,青黄色釉,露胎处局部为红褐色。高7.9厘米,口径14.5厘米(图一四,1)。
  Ⅱ式:尖唇。斜直壁,腹相对变深,胎体相对I式稍薄,假圈足较Ⅰ式为小。T2H4:2,胎色灰黄,釉白中泛黄。高8.8厘米,口径13.5厘米(图一四,2)。内T2H6:2,黄色釉,釉面不甚光亮,露胎处呈红褐色。高6厘米,口径10厘米(图一四,7)。内T2H4:5,白釉泛黄,釉面光洁,有较多开片。高6.8厘米,口径9.8厘米(图一四,8)。
  Ab型矮圈足。发现不多,主要是精细白瓷,有少量粗白瓷、青瓷。可分为二式。
  I式:深腹,胎稍厚,为粗白瓷、青瓷。内T2H4:1,白瓷。高7.8厘米,口径12.5厘米(图一四,4)。内T2H4:3,青瓷,灰白色胎,施化妆土,腹外壁有粘烧痕。高9.4厘米,口径15.6厘米(图一四,3)。Ⅱ式:深腹,薄胎透影细白瓷。内T1H1:15,胎质细腻洁白,瓷化程度很高,断面呈油脂光泽,对光有透影感,釉面不太光亮。高8.8厘米,口径11厘米,唇薄处仅0.07厘米(图一四,6)。内T1H1:17,底残,釉面光润。残高8厘米,口径10.2厘米,唇薄处不足0.1厘米(图一四,5)。
  杯出土有粗白瓷和粗细白瓷。可分为三型。
  A型矮圈足。复原1件,为精细白瓷。内T1H1:16,敞口上部微外撇,尖唇,深腹,胎质细洁,瓷化程度很高,透影性强,釉面不亮,内底粘有泥条。高7.6厘米,口径8.1厘米,胎薄处厚不足0.1厘米(图一四,9)。
  B型鹦鹉形杯。复原1件,为细白瓷。内T2H6:9,鹦鹉作仰身状,头内勾,杯口由两翅合拢而成。颈部尚粘有仰烧用的三角支钉,底部亦有支钉留下的粘疤痕。鹦鹉眼点黑彩,身和翅似分别模印而成。细细的羽毛整齐清晰,颈周划有短线纹以象征羽毛,整体装饰效果极强。长14厘米,高10.5厘米。
  C型兽形杯。出土1件,残。内T12H4:23,白瓷,下部为兽形。眼点黑彩,两前爪抱于胸前。杯外壁模印卷云、联珠等装饰花纹。残高10厘米。
  盅出土很少。皆青瓷,敞口,弧壁,假圈足。内T2H6:3,青釉略泛黄,有细密开片。高3.1厘米,口径5.2厘米(图一四,10)。
  钵出土较多。只有一型。
  A型敛口,有肩,平底。青瓷占多数,其次为白瓷和黄瓷。器外施半釉,釉面多有细小的开片,施化妆土。器内多有垫珠粘连痕,系套装叠烧而成。依口敛程度和腹深浅不同,可分为三式。
  I式:浅腹,斜壁,上腹多有弦纹一道。内T2H4:4,黄瓷。高6.9厘米,口径18.2厘米(图一五,6)。
  Ⅱ式:腹稍深,腹壁微弧,上腹多有弦纹一道。内T1H1:4,青瓷。形体较大。坯胎上分布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泡疙瘩,器内粘有垫珠。高16厘米,口径28厘米(图一五,7)。
  Ⅲ式:深腹,腹壁呈弧形,形体相对较小。有青瓷和白瓷。内T2H4:12,白瓷。胎质较细,色灰黄。釉呈乳白色,光润细腻,釉面开片纹较小,局部有干釉现象。内底有三个垫珠粘连痕。高11.6厘米,口径15.6厘米(图一五,10)。内T2H4:13,青瓷。高12厘米,口径14.9厘米(图一五,9)。
  盘可分为三型。
  A型喇叭形高圈足。出土较多。只有一式。
  I式:口外撇,圆唇,浅盘,平底,足下部外翻。足不施釉。T1H1:7,黄绿色釉。高5.8厘米,口径14.4厘米(图一五,1)。
  B型大圈足。出土不多。直口微敛,尖唇,弧壁。内T1H1:5,胎色灰白,生烧,釉面无光。高5厘米,口沿15.6厘米(图一五,2)。
  C型平底。出土不多,只有一式。
  1.Aa型I式碗(内T2H6:1)2.Aa型Ⅱ式碗(内T2H4:2)3、4.Ab型I式碗(内T2H4:3、内T2H4:1)5、6.Ab型Ⅱ式碗(内T1H1:7内T1H1:15)7、8.Aa型Ⅱ式碗(内T2H6:2、内T2H4:5)9.A型杯
  (内T1H1:16)10.盅(内T2H6:3)
  I式:直口,尖唇,浅弧腹。内T1H1:19,白釉泛青,内底有较大裂纹。高3厘米,口径22.8厘米(图一五,3)。
  盆出土较少。敞口,弧腹,假圈足外撇,足心内凹,足外削棱一圈,器内有支钉痕。口腹不同,可分为二式。
  I式:腹较深,沿面一周凹槽,外缘高于内缘。内T2H4:15,形体较大,胎色灰白,生烧,干釉无光。高11.5厘米,口径35厘米(图一五,4)。
  Ⅱ式:腹稍浅,沿面内缘高于外缘。内T1H1:2,青瓷。内底积釉呈黑色。高6厘米,口径22.2厘米(图一五,5)。
  瓶出土较多。有青瓷、白瓷两种,均施半釉。可分为四型。
  A型盘口,尖唇,细颈,上腹鼓圆,颈腹间置双泥条系,下腹细瘦,假圈足外撇。内T1H2:6,胎质较粗,胎色灰黄,釉色白中泛灰,釉面有细小开片。高9.2厘米,口径3.2厘米(图一五,14)。
  B型钵口。出土较多。只有一式。
  I式:细颈,垂腹,小平底。内T2H4:7,青褐色釉,釉面光滑。高12厘米,口径1厘米(图一五,15)。
  C型喇叭口,长颈。只有一式。
  I式:丰肩,鼓腹,假圈足,足心内凹。内T2H4:6,灰胎,施白色化妆土,白釉,积釉、流釉现象严重,釉厚处有大开片纹。高18.6厘米,口径6厘米(图一五,16)。
  D型圆唇外翻,小平底,形体较小。内T2H4:14,黄绿色釉,釉面不平,有桔皮釉和剥釉现象,且有小冰裂纹。高5.8厘米,口径2.4厘米(图一五,17)。
  罐胎质较粗,胎色多为灰褐色。釉多为青色、黄色。可分为四型。
  A型鼓腹。只有一式。
  I式:直口,圆唇,平肩。两个双泥条系高于或平于口部,假圈足微外撇,底心内凹,足外削棱一圈。内T2H4:8,青绿釉,有明显开片纹。高11.4厘米,口径5.2厘米(图一五,11)。
  B型卷沿,丰肩。内T2H6:4,下腹浅。釉色为豆青色。残高6.6厘米,口径8.4厘米(图一五,13)。
  C型敛口。只有一式。
  I式:口内收,尖唇,鼓腹。内T2H4:9,腹下残缺,釉干黄。残高7厘米,口径5.4厘米(图一五,12)。
  D型鸟食罐。只有一式。
  I式:敛口,平肩,弧腹,平底。内T2H6:5,露胎处呈红褐色,釉色米黄,釉面不太平滑。高2.6厘米,口径2.2厘米(图一五,8)。
  扁壶出土不多。直口,平肩,肩部置双孔,弧腹,腹及假圈足断面近椭圆形。腹两面分别模印卷云纹图案,图案内外各有一圈联珠纹。内T2H4:10,青褐釉。高6厘米,口径3厘米(图一六,1)。
  埙正面为高浮雕人面形,双眼圆睁,隆鼻,厚唇,唇角分别有一发音孔,头顶部有一吹孔。背面光素无釉。内T2H4:11,粗灰胎,酱釉。直径5.7厘米,发音孔直径0.5厘米,吹孔直径1.2厘米(图一六,2)。
  砚2件。一件为粗瓷,形体较大。另一件为精细白瓷,形体较小,形制大体相同。内T1H1:21,粗白瓷。砚面微凸,外为一周凹槽,下置约三十个兽形足。釉下施化妆土。高9厘米,直径28.2厘米(图一六,4)。
  器座有青瓷、白瓷两种。整体近似半圆形,弧顶,平底。顶上中心有一圆孔,其外分别一周饰方块纹和联珠纹,最外饰覆莲纹一圈。内T2H4:21,高1.6厘米,直径3.9厘米(图一六,3)。
  亭1件。残,圆顶,顶上粘连一瓷器残片,上视呈方形,四角起脊,下柱残。制作精致,施白色釉,釉面光亮。内T2H4:20,残高4.6厘米,边长7.9厘米(图一六,6)。
  器盖1件,为精细白瓷。圆纽,顶壁斜直。内T1H1:18,高1.4厘米,直径3.5厘米(图一六,5)。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