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层堆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216
颗粒名称: (一)地层堆积
分类号: P53
页数: 2
页码: 68-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窑地层堆积各不相同,即使相邻探方其堆积亦不统一,其中以祁村北区地层较为复杂。现分别以内丘西关北T2东壁和祁村T3东壁为例
关键词: 邢窑 地层堆积

内容

各不相同,即使相邻探方其堆积亦不统一,其中以祁村北区地层较为复杂。现分别以内丘西关北T2东壁和祁村T3东壁为例介绍如下。1.西关北T2东壁剖面(图八)
  第1层:浅灰褐色耕土。厚0.18~0.25米。
  第2层:黄色土,结构较紧密,杂有木炭屑、烧土粒和夯土块。厚0.38~0.6米。出土遗物有青瓷钵、碗、瓶、盘,黄瓷厚胎碗、粗白瓷碗和素烧无头俑、马俑残件等。灰坑H4、H5开口于此层下。
  第3层:黄褐色冲积土,纯净、质松。厚1~2.2米。另该探方的西部和北部为连成片的夯土,结构紧密,硬度很高。总厚1.52米,层厚0.18米。在T1中曾经出土过商代陶鬲口沿,分析这些夯土有可能是商代大型建筑基址的遗存。
  第3层下为流沙层,可能是李阳河故道。2.祁村T3东壁剖面(图九)
  第1层:灰褐色耕土,松软发黏。厚0.2~0.35米。
  第2层:黄褐色土,较湿软。厚0.35~0.55米。出有较多的粗、细白瓷残件及窑具。
  第3层:褐黄色土,质较硬。厚0.1~0.3米。出土有大量的筒形匣钵、三角支钉和一些线轴状窑戗、匣钵盖、漏斗形匣钵、盒形匣钵及瓷碗、壶、盆、罐、钵、盂、瓶等器皿。
  第4层:灰褐色土,含有红烧土块、木炭屑、草木灰等。厚0.2~0.75米。遗物较多,除与第3层相同的器形外,还出有葫芦瓶等,并出土了一枚锈饰不清的“开元通宝”钱币。H14开口于此层下。
  第5层:红褐色土,较硬。厚0~0.35米,深1.1~1.75米。出土有粗、细白瓷和黑瓷,器形有碗、钵、盆、铃、壶、盒,窑具有漏斗形、筒形、盒形、杯形匣钵或垫柱、舟形垫砖、线轴状窑戗、三角支钉、并伴有陶片、瓦片等。第5层以下为生土。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