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填补空白的邢窑窑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206
颗粒名称: 五、填补空白的邢窑窑炉
分类号: TQ174
页数: 1
页码: 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窑炉平面近似马蹄形,整体由火膛、窑床和双烟囱组成,总的说应是大火膛、长方形窑床、大烟囱。但从出土的窑炉形状看,晚唐与五代又存在明显差异。其一,相对于晚唐窑炉来说,五代时期火膛面积小而深,而窑床面积相对要大得多。很显然,这是提高窑容量上的一种改进手段;其二,五代窑炉的窑床前高后低,高差近40厘米,这不仅使得火焰与烟的流动更趋合理,也是为防止窑床因前后坯体受热不均而发生倒柱现象的一种改进。
关键词: 邢窑 陶瓷 窑炉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邢窑诸窑址相继遭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破坏,因此能否发现窑炉和窑炉的形状结构备受人们关注。在调查试掘中,为寻找窑炉颇费心思,也为试掘选点花去了很多时间和人力,最终在祁村发掘出四座窑炉,从地层叠压和遗物年代推断,其中一座为五代窑炉,另三座为晚唐时期窑炉。窑炉虽皆残破,但仍能反映出邢窑后期窑炉的概貌。
  窑炉平面近似马蹄形,整体由火膛、窑床和双烟囱组成,总的说应是大火膛、长方形窑床、大烟囱。但从出土的窑炉形状看,晚唐与五代又存在明显差异。其一,相对于晚唐窑炉来说,五代时期火膛面积小而深,而窑床面积相对要大得多。很显然,这是提高窑容量上的一种改进手段;其二,五代窑炉的窑床前高后低,高差近40厘米,这不仅使得火焰与烟的流动更趋合理,也是为防止窑床因前后坯体受热不均而发生倒柱现象的一种改进。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系统研究邢窑遗址的首部专著。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50多年来我国古陶瓷专家学者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关于邢窑遗址方面的研究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邢窑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面貌特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