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邢窑遗址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030720020220002205 |
颗粒名称: | 四、覆烧技法的早期使用 |
分类号: | TQ174.6+53 |
页数: | 2 |
页码: | 46-47 |
摘要: | 本文记述了在隋代的窑具上,就已出现覆烧的实物标本。一般是在一柱筒形匣钵的顶上即匣钵盖上,扣放一个或若干个碗类器物,其最初目的可能是填充空间,增加窑容量。虽然因覆扣器口与匣钵盖的直接接触而粘连,结果很不理想,但纯净没有落灰的器物内壁却给了窑工们以启发,为以后覆烧的大量使用打下了基础。同时加大碗类内底面积,降低碗的高度,使碗壁斜度更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撇口不仅是防止覆烧变形的主要手段,同时大量标本的现象表明,撇口的外壁凹槽内大部分积满了釉,有效地阻止了釉流至口沿现象的发生。因而到了晚唐,随着大量各种匣钵的使用,邢窑瓷器已很少有裸烧的产品,避免了落灰。 |
关键词: | 邢窑 器物 窑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