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宋元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粮库遗址》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210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宋元时期
分类号: K851
页数: 3
页码: 271-2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市粮库遗址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概括了遗迹、遗物。
关键词: 宋元时期 文化遗存

内容

(一)遗迹
  只有几座零星的墓葬。这里选两座有代表性的墓葬做一介绍。
  (1)I M63位于I T32的南部,本探方内全部暴露。开口于第2层下,打破第3层。
  整体墓型为土坑竖穴墓。墓口呈长方形,距地表深0.4米,墓口长2米,宽0.6~0.75米,墓底距地表深1.1米,长2米,宽0.6~0.75米。墓坑内填花土。骨架保存良好,头向北,面向西,侧身屈肢葬,为一老年女性。有棺木,已全部腐朽,保留铁锈棺钉。随葬双色釉瓷碗1件,铜锥1件。时代应为宋代末年(图二三八)。
  在该墓的旁边还有一座墓,编号I M62,与I M63仅相距1米左右。
  墓葬的方向,葬式,土坑的深浅,都与I M63完全相同。因此判断,这两座墓葬应为异穴合葬墓,时代应相同或相近,亦应为宋代墓葬。
  (2)Ⅰ M64
  位于I T26的西部,少部分压在探方隔梁下,未全部发掘。开口于第1层下,打破第2和3层。
  整体墓葬为土坑竖穴式。墓口呈长方形,距地表深0.3米,已发掘部分长1.72米,南宽0.85米,北宽0.68米;墓底距地表深1.5米,长1.72米,南宽0.85米,北宽0.68米。填黄土和灰土混合而成的花土。
  方向南偏东8°。墓主骨骼保存较差,胸骨和盆骨已被破坏无存。头向南,面向东北,仰身直肢。随葬品有双系瓷罐1件,铜钱11枚(图二三九)。从器形和铜钱的钱文判断,此墓为宋代晚期。
  (二)遗物
  1.瓷器
  双色釉瓷碗I M63:1,体积计腹,口微侈,圈足。外壁施酱色釉,内壁施白釉,内底及外足均露砂胎。胎体色白而疏松。口径15.5厘米,底径6.5厘米,高8厘米(图二四〇,1)。
  双系瓷罐I M64:1,直领,鼓腹,最大腹径在中腹,领部有对称双系耳,圈足。
  酱色釉施至腹下部,灰白色胎较疏松。口径10厘米,最大腹径14.4厘米,高13.5厘米(图二四〇,2)。
  绿釉碗I M44:1,尖唇,敛口,下腹急收,小圈足较高,满施绿色釉。釉质肥厚,有开片纹。口沿略有残缺。口径12.7厘米,足径4厘米,高5.4厘米(彩版三,2)。
  2.铜器
  铜锥I M63:2,应是红铜制品。
  两端较尖,中部断面呈方形。长17厘米(图二四〇,3)。
  铜钱共发现15枚,出土于两座墓葬。均为方孔圆形钱。除两枚钱文不清外,共有9种不同的钱文。ⅡM6:1,钱径2.2厘米,钱文为“淳化元宝”(图二四一,10);ⅡM6:2,钱径2.1厘米,钱文为“景德元宝”(图二四一,5);I M64:2,钱径2.35厘米,钱文“开元通宝”(图二四一,4);I M64:3,钱径2.5厘米,钱文“乾元重宝”(图二四一,1);I M64:4,钱径2.4厘米,钱文“皇祐元宝”(图二四一,9);I M64:5,钱径2.4厘米,钱文“祥符元宝”(图二四一,6);I M64:6、9,钱径2.4厘米,钱文“熙宁元宝”(图二四一,3、7);I M64:7,钱径2.5厘米,钱文“元丰通宝”(图二四一,8);I M64:8,钱径2.4厘米,钱文“元祐通宝”(图二四一,2)。

知识出处

邢台粮库遗址

《邢台粮库遗址》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系统分布了邢台粮库遗址的发掘成果,客观全面地综述了该遗址先商、中商、晚商时期的遗迹、遗物。对于研究邢台地区商文明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资料,此外还介绍了该遗址发现的汉、唐、宋、元至明清各阶段墓葬的发掘新收获。这批科学发掘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初步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豫北冀南地区考古学中的诸多问题。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