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998
颗粒名称: 附录
分类号: K816.1
页数: 8
页码: 155-162
摘要: 本文内容包括郭守敬的主要科技成就,郭守敬世界之最。
关键词: 郭守敬 传记 生平事迹

内容

郭守敬的主要科技成就一、天文方面
  1、建立太史院及司天台。
  郭守敬建立的元太史院及司天台规模宏大、组织严密、人才集中、仪器齐全,这种建制和规模的天文专门机构,在世界中世纪的历史上,是堪称首屈一指的。
  2、四海大测验郭守敬在当时的元朝疆域中选取了27个观测点,观测夏至的日影长度、二分、二至日昼夜的时刻数、北极的出地高度。这是中世纪时代一次无可比拟的大范围天文测量的壮举。比西方成立纬度局,进行纬度测量早了602年。
  3、恒星大观测郭守敬精确地测出了二十八宿距星的位置,观测了全天的恒星,使恒星记载的数目从1464颗增加到2500颗,并制成星表二册。
  4、编制《授时历》郭守敬等人编制的授时历,在元、明两代一共行用了364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优秀的一部历法。
  在授时历中,郭守敬考证了七项天文数据,并创立了新的计算方法,对日月运动取得了五项新的数据和资料。二、数学方面:1、三次差内插法郭守敬在编制《授时历》的过程中,创制了“三次差内插法”,和牛顿的内差法一般公式相比早了396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天文方面的计算方法。
  2、弧矢割圆法弧矢割圆法相当于现在的球面三角形的一般公式,许多数学家说“郭守敬和王恂发现了球面三角术”。
  3、提出海拔概念郭守敬曾经在孟门(今河南辉县境内)以东,沿黄河故道,纵横数百里的区域内,进行水准测量,这实际上是海拔概念的最早运用,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海拔概念早了560年。三、水利方面:1、邢州治水郭守敬疏通了三条大渠,为“邢州大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2、开引玉泉水郭守敬开玉泉水通旧漕河是郭守敬兴修北京水利所建的第一功,也是历史上大规模开发玉泉水源的最早记录。
  3、西夏治水郭守敬在西夏修复了唐来和汉延两条大渠,10条干渠及大小68条支渠,构成了一片水利网,使西夏再现了塞北江南的景象。
  4、探溯黄河源头郭守敬治理黄河旧道,逆流上溯数百里,他是以科学考察为目的,有意识地探寻黄河源头的第一人。
  5、贯通大运河郭守敬设计规划了京杭大运河的最佳路线,并先后开通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使大运河实现了全线通航,并使航行路线缩短了900多公里。郭守敬被誉为京杭大运河的总设计师。
  6、大都治水郭守敬在大都治水中,成功地解决了大都的引水工程难题,编织了北京水网。在大都城的建设中,郭守敬成功地解决了城市泄洪、排污的渠道,由此确定了大都的供水、排水格局。
  7、节水行舟郭守敬支持开凿通惠河,设计了二十四座上下闸,使船只可逆流而上,实现了节水行舟。现在的巴拿马运河、三峡、葛洲坝水利工程都使用了这一原理。四、仪器仪表制造方面
  1、简仪简仪是郭守敬的代表作,郭守敬对浑仪进行了12项改革,创制了简仪。简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赤道仪,比丹麦科学家第谷创制的同类仪器早了319年。
  2、四丈高表郭守敬对古代的八尺圭表进行改革创新,改为四丈高表,使观测值精确到原来的五分之一,推算出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和现行的公历《格里历》数值一致,只差了23秒。
  3、窥几郭守敬利用窥几科学地测出了无影天体的影长,弥补了单凭测日影制历的不足,实现了无影测影,是测量学上的又一创举。
  4、仰仪仰仪是一种球面日晷,在坐标网上直接读出太阳的位置,并且实现了人们低头看日食,避免了强烈阳光对眼睛的刺激。
  5、正方案正方案是郭守敬创制的测定方向的仪器,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定向仪器。
  6、滚柱轴承滚柱轴承是郭守敬在创制简仪的过程中所发明的,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创造的滚筒轴承早了200多年。
  7、观星台郭守敬在大都及其他五个地方建造了建筑式高表——观星台,至今仍有河南登封观星台,是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最早的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古天文遗址之一,位居九大世界神秘古观象台第二位。
  8、大明殿灯漏郭守敬创造的大明殿灯漏是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水利机械自鸣钟,比西方的机械自鸣钟早了400多年。郭守敬世界之最郭守敬一生发明创造甚多,其中有二十多项科技成就遥遥领先当时世界水平。
  1、郭守敬等人主持建造的太史院,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天文台。
  2、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测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纬度测量。
  3、郭守敬等人主持编制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历法。
  4、郭守敬等人在《授时历》中,首次明确提出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与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公历《格里历》回归年数值一致。
  5、郭守敬著有《星表》二册,是当时世界上收录恒星数目最多的星表。
  6、郭守敬创制的简仪,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大赤道仪。
  7、郭守敬在简仪的构造中,最早发明和应用了滚柱轴承。
  8、郭守敬创制的仰仪,首次把“针孔成像”的原理应用到天文仪表中,既避免了强烈阳光对观测者眼睛的照射,又大大提高了观测的精确度,并使人们实现了低头看日食。
  9、郭守敬创制的四丈高表,是当时世界上日影测验最精确的天文仪器。
  10、郭守敬创制的正方案,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定向仪器。
  11、郭守敬创制的窥几,首次实现了无影测影。
  12、郭守敬创制的大明殿灯漏,是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机械自鸣钟。
  13、郭守敬创制的玲珑仪,集观测和演示为一体,是当今天象仪的鼻祖。
  14、郭守敬创制的天文仪器,所采用的规环刻度是古代测量仪器中最精确的。
  15、郭守敬等人在传统会圆术基础上,首次创立了弧矢割圆法。
  16、郭守敬等人使用的“三次差内插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天文数学计算方法。
  17、郭守敬首次废除了历代编算历书中的分数计算,采用百进位制,使计算工作大为简化。
  18、郭守敬在西夏治水期间,曾“挽舟溯流”探寻黄河源头,这是历史上首次以科学考察为目的专程探寻黄河之源的伟大壮举。
  19、郭守敬在大都治水中,以闸坝调节河水流量,实行节水行舟,成功解决了高落差下船只顺利航行难题,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和航运史上的创举。
  20、郭守敬精心规划改造京杭大运河,使运河实现全线贯通,成为中国开通京杭大运河的第一人。
  21、郭守敬以海平面为基准,比较大都(今北京)与汴梁(今开封)的高程差,首次运用了海拔概念。

知识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高峰,其中郭守敬和他取得的伟大科技成就就是最杰出的代表。郭守敬以其领先当时世界的二十余项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堪称“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的一生,是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的一生,是利用天文、水利等科学技术服务和造福国计民生的一生,是终生勤奋、孜孜不倦的一生。本书以清晰的脉络、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叙述了郭守敬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展现了一代科技伟人的风釆,同时也表达了家乡人民对郭守敬的崇敬和纪念之情。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守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