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994
颗粒名称: 结语
分类号: K826.1
页数: 6
页码: 149-154
摘要: 综观郭守敬的一生,他的专长和造诣是多方面的。他毕生从事科学活动,有二十多项发明创造遥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水平。 在郭守敬的天文历法、仪器仪表制造、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中,蕴涵了他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我们从中也体会到了他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郭守敬 传记 生平事迹

内容

综观郭守敬的一生,他的专长和造诣是多方面的。他毕生从事科学活动,有二十多项发明创造遥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水平。
  在郭守敬的天文历法、仪器仪表制造、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中,蕴涵了他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我们从中也体会到了他的科学精神。
  第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他的一系列科技活动。
  郭守敬兴修水利,消除水患,通过连续不断的实地考察,摸清了全国的地形地貌,调查了广泛的水文水脉,全盘规划了全国的水利工程布局,进行了一系列大型的水利建设。他经办诸多的农田水利和河道工程,都是为了适应元初鼓励农桑的政策,对恢复北方农村经济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生活得到了改善。他不畏艰难,广辟水源,开通了南北运河,对大都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以及南北物资的交流和社会经济的繁荣,都起到了促进作用。郭守敬在一系列的天文活动中,都是首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造福百姓,服务国家为出发点。他制作的莲花漏、大明殿灯漏、丸表、柜香漏、星晷定时仪等,使用时计时仪器适应在不同场合需要而设计的。授时历的编制,他也首先考虑了老百姓的农时、农事,以适应农业的发展。
  第二,统筹协调、发挥综合效益的思想体现在他设计和建设的系列工程中。
  郭守敬在长期的水利工作中,充分考虑到不是为了单一的工程而耗费人力物力,而是为了工程的使用长久,为了持续的发展。在水利六事中,他提出了“引玉泉山水以通舟”的创意,在具体的施工与效果中,可以看出他激活了一条几乎被废弃的旧漕河。西夏治水工程、查泊乌郎海治水工程和中兴到东胜之间的漕运工程,这既是三个彼此独立的水利工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是农田灌溉工程,后一个是前两个工程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彼此是相关联的。对于单一的水利工程,郭守敬也尽力地重视其功能的多样化、工程的长期性及综合效益的发挥。金口河工程,一为“灌田”,二可“防涨水突入之患”,三可“漕西山之石”。集中了灌溉、防洪与航运的功能于一体。在大都治水的通惠河工程中,郭守敬更是考虑了保证漕运供水的同时,又保证了大都城的生活与园林用水,并且兼顾到周边的农田用水,实现航运、生活、农业用水、环境及防洪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第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思想融汇在他的所有的理论和实践中。
  在天文历法的编制过程中,郭守敬“首言历之本在测验”,即主张历法必须建立在实测天象的基础之上,历法必须接受实际天象的检验,这是对中国古代占主流地位的历本思想的简练概括,也成了授时历创作集体的共识。郭守敬既以“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之说,又以制作大量仪表的创造性行动,将这一历本思想付之实践,有效运用制成的仪表,进行大量的天文测量工作,是实践这一历本思想的更重要行动。
  在西夏治水中,“因旧谋新”是郭守敬采取的重要治理原则。基于这一总体的判断,郭守敬提出的“因旧”就是充分利用古渠已有的良好基础,而不必大兴土木,另修渠道,而“谋新”则是疏浚淤塞的渠道,“更立闸堰”,即把年久失修的,影响古渠发挥其原有功能的关键部位或设施加以修复。这一治理原则的实施,达到了“役不逾时(按:一年多的时间),而渠皆通利”的理想效果。
  郭守敬在700多年来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敬仰,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学生齐履谦撰写了《知太使院事郭公行状》,称赞郭守敬“公以纯德实学为世师法,然其不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学,二曰历数之学,三曰仪象制度之学……”是不易得到的人才。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在《徐光启集》中写道:“郭守敬之法,三百年来,世共归推,以为度越前代。”清代数学家、教育家梅文鼎在《梅氏丛书辑要》中,对郭守敬所创制的仪器仪表评价说:“可谓酌古准今,洵美且都者矣。”
  中科院院士王绶琯认为:郭守敬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实测天文学家。他就任元王朝的太史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首席天文学家职务……在历法和水利上都已经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中山茂对郭守敬创制的四丈高表的精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郭守敬使用四丈表观测,远比希腊、阿拉伯的观测精确。希腊测定的春分秋分,误差有几天,阿拉伯的误差是几小时,而郭守敬的误差只有几分。
  郭守敬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峰的典型代表,郭守敬所取得的科技成就饮誉中外,人们曾以多种形式表达对他的敬意。1962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两枚纪念郭守敬的邮票,一枚是郭守敬的胸像,另一枚是他的代表作——简仪。1970年,国际天文学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1977年,又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012号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
  为纪念先贤,启迪后昆,1984年7月,邢台市为郭守敬塑造铜像,并建造纪念馆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邢台市政府在2004年、2005年举办了两届郭守敬科技文化周。北京人民也为这位为了北京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建造了纪念馆,表达了无限的景仰之情。
  科技史界曾多次举办学术会议,对郭守敬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进行广泛研究和探讨。1981年,分别在北京和郑州举办了“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和《授时历》颁行700周年学术讨论会”。1986年10月31日,在邢台举办了“纪念郭守敬诞辰755周年学术讨论活动”。1991年10月17日,在邢台举办了“纪念郭守敬诞辰760周年学术讨论会”;1994年9月10日,在邢台举办了“第八届国际郭守敬天体物理讲习班”;1996年11月7日,在邢台举办了“纪念郭守敬诞辰765周年学术报告会”;2001年10月19日,在邢台举办了“纪念郭守敬诞辰7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郭守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应该向郭守敬学习,进而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知识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高峰,其中郭守敬和他取得的伟大科技成就就是最杰出的代表。郭守敬以其领先当时世界的二十余项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堪称“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的一生,是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的一生,是利用天文、水利等科学技术服务和造福国计民生的一生,是终生勤奋、孜孜不倦的一生。本书以清晰的脉络、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叙述了郭守敬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展现了一代科技伟人的风釆,同时也表达了家乡人民对郭守敬的崇敬和纪念之情。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守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