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殿灯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987
颗粒名称: 大明殿灯漏
分类号: TH714
页数: 4
页码: 138-141
摘要: 大明殿灯漏是以水为动力的机械自鸣钟。这种以水为动力的机械装置创始于东汉时代的张衡,唐代作了改进,北宋的苏颂、韩公廉等人制造过一座雄伟高大的水运仪象台,高大约12米。它的上层安装着浑仪,中层设置着浑象,底层有一座五层木阁,通过水力传动机构能自动报时、报刻和夜漏更筹,并能摇铃、扣钟、击鼓、打锣,以声响汇报时刻。水运仪象台的原器件在金初迁址燕京时,已经损毁。郭守敬凭着渊博的数学和机械学知识,苦思冥想,反复琢磨,不仅复原了苏、韩的水运仪象台,而且比前者更加先进,使传统的机械钟表更加完善,成为了当时完美的皇宫报时装置。
关键词: 郭守敬 大明殿灯漏 机械装置

内容

大明殿灯漏是以水为动力的机械自鸣钟。这种以水为动力的机械装置创始于东汉时代的张衡,唐代作了改进,北宋的苏颂、韩公廉等人制造过一座雄伟高大的水运仪象台,高大约12米。它的上层安装着浑仪,中层设置着浑象,底层有一座五层木阁,通过水力传动机构能自动报时、报刻和夜漏更筹,并能摇铃、扣钟、击鼓、打锣,以声响汇报时刻。南宋初年有人想在临安(今杭州)重新制作一台水运仪象台,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苏颂、韩公廉所制仪器的构造原理,就连苏颂的儿子苏携也看不懂父亲的遗作。水运仪象台的原器件在金初迁址燕京时,已经损毁。郭守敬凭着渊博的数学和机械学知识,苦思冥想,反复琢磨,不仅复原了苏、韩的水运仪象台,而且比前者更加先进,使传统的机械钟表更加完善,成为了当时完美的皇宫报时装置。
  大明殿灯漏整个机械构造通高一丈七尺,它的外表像是一个大球,坐落在一个四方的机柜内。整个灯漏分为两层,有主体和附件两部分。上部是附件,分曲梁和中梁。曲梁,顾名思义,是一个弯曲的梁,而且中间弯曲,又左右对称。曲梁的面上刻有水槽,用来定水准。中部安设一颗云珠,代表地球,左右两旁分别布置着两颗云珠,代表着太阳和月亮。曲梁两端用龙首作装饰,曲梁摆动时,龙首张吻转目,好似凝视着梁架的水平位置是否左右平准。云珠的下面,另外悬挂着一颗大珠。位于曲梁下面的是中梁,它的左右盘旋着两条腾龙,呈现二龙戏珠之状,双龙又能随上面大珠的摇摆而俯仰转动,好像在查看水槽内的水是否均匀稳定。曲梁、中梁、龙首、龙身都不是单纯为了装饰而设置,而是用来校正大明殿灯漏的水平状态,它们具有反映校正水平的工作过程的性能。
  它的主体部分分为4层,各部分结构分明,作用不同。顶部最高一层是第四层,四方环列着“四神”,即代表日、月以及天上列宿中在天球上相差半周的参宿与辰宿(即心宿)。它每天自东向西转动一周,表示天体在作周日运动。第三层按东、西、南、北方向布置着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即代表二十八宿的四象的活动模型。它们按一定时刻跳跃、舞蹈和鸣叫,与周日旋转运动相呼应。第二层四周刻有每日一百刻的度数,又排列着代表十二时辰名称的木质“十二神”。每神手中各持一块写明时辰名称的“时牌”,按时轮流在一定门口出现,报告那时正是什么时辰。另外再有一个木人立在门口,一直用手指明着刻数,正当何时何刻,一望便知。底层的四角,又是四个各执乐器的木人。每个时辰分“初”与“正”两段,每段各有四刻。这一层的木人,逢初刻鸣钟,到二刻打鼓,至三刻敲锣,最末四刻时击铙钹。一般说,在日常生活中白天六辰还容易区分估计,而每辰再细分的八刻则往往吃不准。以时牌报时,配以不同的声响报刻,这样巧妙的一具时钟,确实是相当完美的。
  大明殿灯漏的动力装备,是一组水利机械。用水车注入水壶,通过类似漏壶的一组水箱,使一个水位恒定的漏壶中的水均匀地流出,依次冲击激动一个枢轮。枢轮旁装有一整套轮轴装置。利用凸轮机构与齿轮系统,使轮轴传动装置的一重重机轮带动灯球内四层中的不同物象,作出不同的反应,尤其是第三层的四象模型,已能够自动地按时鸣叫,发出不同的声响,并且以不同的姿势跳跃。机械传动装置内装有控制速度的擒纵器,使灯漏的走速均匀,计时准确。另外还装有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和齿轮系统,以带动这一整套的传动装置。
  大明殿灯漏框架的材料是用金子做主要成分的合金。灯漏的四面都点缀着各种珠宝与金银饰物,做得非常华丽。忽必烈看到大明殿灯漏的成品后,极为欢喜,将它安放在皇宫的正殿——大明殿上,因而又称为大明殿七宝灯漏。每逢皇帝即位、元旦朝贺、生日祝寿、册立皇后、册封太子、诸王与外国使节来朝以及其它重大庆典,都要在大明殿举行仪式。此时就用这座金光闪闪的灯漏来计时,来烘托盛大典礼的气氛。
  郭守敬创制的大明殿灯漏的时间因没有历史资料的确切记载,不能断定,但从一些专家的分析来看,大约在1262—1270年试制成功。郭守敬的大明殿灯漏,与前代灯漏不同的是:前代的仪器以天文观察、演示天象为主要功能,郭守敬把这两项天文功能省掉,保留了其计时部分,并在计时机构上增加报时与演示功能,称为第一台脱离天文仪器的独立计时仪器,为后世钟表的发展开创了先河。
  从钟表结构和郭守敬所处的时代来分析,由于大元皇朝向西北欧洲进军,推动了中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中亚和欧洲众多小国不断地向中国皇帝进呈贡品,民间的互访促进了民间交往。当时大明殿灯漏及郭守敬的著作也传到了西方。由于枢轮结构庞大复杂,制作难度也大,人们在制作钟表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大胆改革,后来用重锤代替水轮,使时钟机构体积大大缩小,结构简化,更加紧凑合理。
  时钟机构传到欧洲,经过各国工匠们不断革新,设计出具有各自特色的专门计量时间的仪器——钟表,但这已经是郭守敬制作大明殿灯漏400年以后的事情。钟表后来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对促进各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广泛深入到人们家庭与生活中间。为此,近来有人提出: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当是郭守敬达到了顶峰,钟表可以说是中国第五大发明。郭守敬创制大明殿灯漏,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最直接的祖先,是世界上机械钟表的鼻祖。

知识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高峰,其中郭守敬和他取得的伟大科技成就就是最杰出的代表。郭守敬以其领先当时世界的二十余项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堪称“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的一生,是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的一生,是利用天文、水利等科学技术服务和造福国计民生的一生,是终生勤奋、孜孜不倦的一生。本书以清晰的脉络、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叙述了郭守敬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展现了一代科技伟人的风釆,同时也表达了家乡人民对郭守敬的崇敬和纪念之情。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守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