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准确推得一朔望月的时间长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976
颗粒名称: (3)准确推得一朔望月的时间长度
分类号: P12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朔望月,就是月相变化一周期的平均日数。由于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每日迟疾不同,又因月亮的视运动也有快慢,而近地点的位置每个月又在移动,所以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者从望月到下一个望月,它们之间的时间长度并不是完全的相等。在古代的历法中,原来是30日为大月,29日为小月,大月与小月相间安排。出现时刻有多余的情况下,间隔15个月或17个月就连续设两个大月。但是一个朔望月并非月亮在天球上绕行一周(恒星月),而是比一周还要多。郭守敬充分考虑到了日行盈缩和月行迟疾,通过计算,对平朔日用加减一个差数的方式加以调整,定出了确实的合朔时刻(朔日)。授时历中所定的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593日。
关键词: 郭守敬 天文数据 朔望月

内容

朔望月,就是月相变化一周期的平均日数。由于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每日迟疾不同,又因月亮的视运动也有快慢,而近地点的位置每个月又在移动,所以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者从望月到下一个望月,它们之间的时间长度并不是完全的相等。在古代的历法中,原来是30日为大月,29日为小月,大月与小月相间安排。出现时刻有多余的情况下,间隔15个月或17个月就连续设两个大月。仍有余数的,就定出历元和起算日,用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来推求得的朔日,叫做“平朔”。但是一个朔望月并非月亮在天球上绕行一周(恒星月),而是比一周还要多。所以用固定的朔望月长度来推定朔日——初一的日期,就往往欠准确。郭守敬充分考虑到了日行盈缩和月行迟疾,通过计算,对平朔日用加减一个差数的方式加以调整,定出了确实的合朔时刻(朔日)。授时历中所定的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593日。按照近代公式计算,至元十七年(1280年)时的朔望月应为29.530589日,相差0.000004日,几乎是相等的。可见当时郭守敬的计算多么得精确。
  郭守敬采用招差法编算成日躔、月离表,可以很好地算出日月合朔的准确时刻,于是定朔日的安排达到了很精确的程度。初一安排在日月合朔的日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至元十九年(1282年)的新历书,八月到十一月接连得四个大月均为30天,打破了历史常规。其实这正是授时历依天象变化而定的一个具体体现。

知识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高峰,其中郭守敬和他取得的伟大科技成就就是最杰出的代表。郭守敬以其领先当时世界的二十余项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堪称“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的一生,是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的一生,是利用天文、水利等科学技术服务和造福国计民生的一生,是终生勤奋、孜孜不倦的一生。本书以清晰的脉络、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叙述了郭守敬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展现了一代科技伟人的风釆,同时也表达了家乡人民对郭守敬的崇敬和纪念之情。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守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