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妙织京城水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951
颗粒名称: 7、妙织京城水网
分类号: TV213
页数: 4
页码: 60-63
摘要: 在元大都城营建过程中,郭守敬及其老师刘秉忠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刘秉忠奉命主持了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并亲自主持了宫城的建设;而郭守敬则主要协助老师,重点负责了城市引水、排水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 水网 城市引水 排水工程

内容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是世界闻名的古都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春秋战国时,它是燕国的国都,称蓟。自秦统一中国以后,它一直都是我国北方军事重镇。辽从北宋人手中夺得幽、云十六州(今北京一带)后,在此建陪都,先称南京,后改称燕京。1153年,金灭亡大辽,统一北部中国,把都城迁到燕京,改称中都。1215年,蒙古军队打败金军,攻占中都,又改称燕京。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决定迁都燕京,并派郭守敬的老师刘秉忠主持燕京重建工作。在刘秉忠的主持下,元朝政府在金中都东北大宁宫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一座新都城,忽必烈赐名“大都”。
  在元大都城营建过程中,郭守敬及其老师刘秉忠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刘秉忠奉命主持了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并亲自主持了宫城的建设;而郭守敬则主要协助老师,重点负责了城市引水、排水工程的建设。
  作为金朝都城,中都是当时北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富庶、繁华,盛极一时。然而,1215年,金军兵败中都,进入城中的蒙古士兵到处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宫殿、店铺、民房全部焚毁,瓦砾遍地,一片废墟。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虽有意驻守中都,但因城内宫殿已成废墟,只好作罢。后来,随着蒙元统治重心由蒙古本土南移到中原地区,忽必烈采纳刘秉忠将都城由开平迁移到中都的建议,决定以金中都为京城,并让刘秉忠全权负责中都整修工程。
  接此重任后,刘秉忠率领学生郭守敬、赵秉温等人,对中都旧址及其周围进行了认真反复的考察、勘测,最后做出了放弃中都旧址,另辟新址建城的决定。那么,新城址究竟选在哪里更合适呢?这成了刘秉忠和郭守敬等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新城址选择过程中,作为主管水利的官员,郭守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水是城市的灵魂,如果一座城市做足了水的文章,她才算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她也就更具有灵性。对此,习知水利,晓知风水的郭守敬非常明白这一点。为了寻找到比较理想的新城址,郭守敬天天出去考察,足迹踏遍了中都及其周边的各个地方。经过详细考察和反复比较,郭守敬认为,中都旧址东北金大宁宫附近有太液池,水面宽阔,水源丰富,是比较理想的新城址候选地。随即,郭守敬向老师刘秉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和元世祖忽必烈的赞成。
  1267年,新都城在刘秉忠的主持下,正式开工建设。建设中,郭守敬受命负责城市的水利设施建设。多年治水经验告诉郭守敬,位于我国北方干旱少雨地区的中都及其周边区域,年降雨量比较少,所建城区没有较大河流经过,作为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的都城候选地,它的自然条件并不太优越,因此,这就需要在附近地区寻找水源,解决城市引水问题,以满足京城生活、生产、漕运和美化用水的需要。
  翻看北京地图,我们就会看到,在北京的南面和北面,从西向东有两条较大的自然河流,它们就是永定河和潮白河。故而,自古就有北京右傍永定,左伴潮白之说。郭守敬要解决大都城的供水问题,就把视线瞄准了这两条河流。
  永定河,是一条并不太大的河流,但在北京地区,它已是一条比较大的河流了。此河易暴易落,春末夏初,人们盼水,河里却断流了;夏末秋初,阴雨连绵,永定河又会短时间内,河水爆满。有时,河水量太大,滚滚的洪水,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到处横冲直撞,泛滥成灾,使百姓无法安居乐业。
  现在,为了支持大都城的建设,时任都水少监的郭守敬,在分析总结金人引永定河水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了在城西麻峪村(在今北京石景山西北)附近开凿金口,引卢沟河水入中都通漕运的建议。为了避免重蹈金人失败的覆辙,郭守敬提出,在金口上游预先开凿一个减水口,并开挖一条又宽又深的分洪河道,以减轻来势凶猛的水流对金口河造成的压力。元世祖忽必烈对郭守敬的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重视和支持,随即下令重开金口河。工程在郭守敬的指挥下,征调民工开河筑埝,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开挖出了一条金口河,同时又在其上游开凿了一条宽而深的减水河。由于郭守敬设计周密而科学,这次开挖的金口河经受了多次洪水的考验,成功地使用了近三十年。通过金口河,将西山大批木材、石料源源不断地漕运进城内,很好地支持了大都建设。
  郭守敬在开金口河,引永定河水,解决大都供水的同时,还多次尝试着引大都西北潮白河水,入大都城,增加城市的供水量。
  早在第一次面见元世祖忽必烈提出水利六事时,郭守敬就曾将引玉泉山水入中都旧漕河(即坝河),东至通州以通漕运,作为第一项建议提出来。后来,忽必烈接受郭守敬的建议,派遣河道官员宁玉疏浚了玉泉河渠,引水入中都,通舟漕运。元大都兴建过程中,郭守敬考虑到城内宫阙规划和用水的要求,又另开金水河,引玉泉山水入皇城,解决了宫廷用水。1292年,郭守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亲自规划设计,主持了通惠河开挖工程,从大都西北昌平一带,引潮白河上源白浮、一亩等十多处泉水,入大都城,再引出城外,向东直达通州,与南北大运河相接,打通了京杭大运河,成功解决了大都城的漕运问题。
  郭守敬规划开挖的这一南一北两条供水路线,基本奠定了今天北京城的供水格局。解放后,我们兴建了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修建了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将清澈的湖水,引入北京城,较好解决了千百万首都人民的生活、生产用水。
  一个城市,有供水,也得有排水,只有供排水问题都解决好了,这个城市才能得到良性发展。基于此,郭守敬在大都城建设中,成功解决开渠引水的同时,还根据大都城自然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形坡度,科学地规划了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城内的主要南北大街,均建有相应的排水干渠,称明渠,干渠两旁还建有与之垂直,即东西向的暗沟。人们生活、生产排出的废水,通过一条条暗沟,流入明渠,再排入大河。这些横七竖八的暗沟、明渠、河流构成了大都城的排水系统,担当起了整个城市的泄洪和排污功能。
  大都城的引水、排水工程,作为大都城建设的重要一环,与大都城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土木建筑工程同步进行。1268年,刘秉忠亲自主持的宫城竣工。1271年,新城基本建成。元世祖忽必烈为新建之城赐名“大都”。1285年,大都城全部建成。前后历时十八年之久。如果说刘秉忠是当时元大都的总设计师,那么,他的得意学生郭守敬就是大都城水网的编织者。可以说,是郭守敬奠定了大都城的供排水格局。郭守敬规划的大都城供排水系统,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一直影响到当代北京城的供排水格局。

知识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高峰,其中郭守敬和他取得的伟大科技成就就是最杰出的代表。郭守敬以其领先当时世界的二十余项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堪称“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的一生,是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的一生,是利用天文、水利等科学技术服务和造福国计民生的一生,是终生勤奋、孜孜不倦的一生。本书以清晰的脉络、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叙述了郭守敬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展现了一代科技伟人的风釆,同时也表达了家乡人民对郭守敬的崇敬和纪念之情。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守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