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巧制竹浑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936
颗粒名称: 3、巧制竹浑仪
分类号: K826.1
页数: 2
页码: 16-17
摘要: 郭守敬自幼勤奋好学,不仅善于动脑,而且勤于动手,常爱摆弄一些小玩意。《尚书·舜典》中有“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一句。东汉经学家马融认为,这里的璇玑即浑仪,玉衡指浑仪中的窥管。以后解释《尚书》的人,大都接受了此说。郭守敬得到这张玑衡图,如获至宝。郭守敬自制的竹浑仪,虽说还比较简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仅凭一张图,就能制作出一个浑仪小模型,并用它进行天体观测,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竹浑仪的制作,为郭守敬后来发明诸多天文仪器开了先河。
关键词: 郭守敬 竹浑仪 发明

内容

郭守敬自幼勤奋好学,不仅善于动脑,而且勤于动手,常爱摆弄一些小玩意。
  十五、六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阅读宋朝杨甲编写的《六经图考·尚书》时,发现了一张《玑衡图》。玑衡,又叫璇玑,就是我国古代传统的观测星体位置的天文仪器——浑仪。《尚书·舜典》中有“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一句。东汉经学家马融认为,这里的璇玑即浑仪,玉衡指浑仪中的窥管。以后解释《尚书》的人,大都接受了此说。浑仪,亦叫浑天仪,它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出来测量天体的仪器。
  我国浑仪的发明大约在战国中期至秦汉时代。汉代的天文学家落下弘和张衡都曾制作过浑仪。只不过当时的浑仪圈环较少,比较简单。一般是由两个环圈组成,一个是固定不动的赤道环,它的平面平行于赤道面,环面上刻有周天度数356.25度。一个是赤经环,也叫四游环,它是能够绕着极轴旋转的。
  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改进和发展,到唐宋时期,浑仪已基本定型,外观十分完美。仪器上有七八个圆环,拥有同一个圆心,它们有的代表地平圈和子午圈,有的代表赤道圈和黄道圈,还有的代表白道圈等等。这些圈环大都是固定不动的,有的则可以转动。一些圈环上刻有度数、时刻和方位。仪器中心有个轴,两头指向天球的北极和南极。最里面一道叫做四游环,能围绕南北极轴旋转。双环正中间夹着一根空心长管,外方内圆,能在环缝之间转动,叫作窥管。窥管犹如近代天文台上望远镜的镜筒。如果东西向转动四游环,同时南北转动窥管,便能从窥管中瞄准天球上的任何一点,观测随便哪个天体。
  郭守敬得到这张玑衡图,如获至宝。他认真翻阅有关资料,仔细思考,耐心研究揣摩,终于弄清浑仪的构造原理和基本功能。于是,找来竹蔑,仿照图上的浑仪,制作了一个竹浑仪。他又选择比较开阔的高地,在上面堆土成台,把竹浑仪放在高高的土台上面,通过浑仪的窥管,模仿观测二十八宿及诸星的位置。
  郭守敬自制的竹浑仪,虽说还比较简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仅凭一张图,就能制作出一个浑仪小模型,并用它进行天体观测,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竹浑仪的制作,为郭守敬后来发明诸多天文仪器开了先河。

知识出处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高峰,其中郭守敬和他取得的伟大科技成就就是最杰出的代表。郭守敬以其领先当时世界的二十余项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堪称“中国古代科技圣人”。郭守敬的一生,是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的一生,是利用天文、水利等科学技术服务和造福国计民生的一生,是终生勤奋、孜孜不倦的一生。本书以清晰的脉络、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叙述了郭守敬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展现了一代科技伟人的风釆,同时也表达了家乡人民对郭守敬的崇敬和纪念之情。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守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