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筒(桶)状匣钵正烧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901
颗粒名称: (4)筒(桶)状匣钵正烧法
分类号: TQ174.6+53
页数: 1
页码: 106
摘要: 邢窑在隋代初期就开始使用筒(桶)状匣体,唐代大件器物也多沿用此法,五代时期的砂圈叠烧,金元时期的单件正烧,砂圈叠烧,也多用此法。它主要用来盛装瓶、罐、执壶等立式器皿,通常视坯体大小来决定一钵装入数件或一件。匣钵的口径和高度按所烧器物的体积而定。用湿泥条盘绕在匣钵的口沿,然后上面再放一件桶(筒)状匣钵,装入适量的坯体,这样逐件叠置,达到适当高度即可。湿泥条起稳定窑柱和防止火刺的作用,用过的匣钵经过拣选还可重复使用,如果装烧的坯体尺寸较高,可将上面一桶状匣钵倒扣过来便可解决。
关键词: 邢窑 使用 窑具

内容

邢窑在隋代初期就开始使用筒(桶)状匣体,唐代大件器物也多沿用此法,五代时期的砂圈叠烧,金元时期的单件正烧,砂圈叠烧,也多用此法。它主要用来盛装瓶、罐、执壶等立式器皿,通常视坯体大小来决定一钵装入数件或一件。匣钵的口径和高度按所烧器物的体积而定。方法是:在窑炕上放一件桶(筒)状匣钵,里面铺上石英砂或垫饼,在上面放好所烧器物的坯钵。用湿泥条盘绕在匣钵的口沿,然后上面再放一件桶(筒)状匣钵,装入适量的坯体,这样逐件叠置,达到适当高度即可。湿泥条起稳定窑柱和防止火刺的作用,用过的匣钵经过拣选还可重复使用,如果装烧的坯体尺寸较高,可将上面一桶状匣钵倒扣过来便可解决。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邢窑一直被誉为我国白瓷的发祥地,邢瓷是我国早期白瓷的代表。本书结合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丰富精美的邢瓷藏品,对邢窑的生产环境、邢窑遗址的发现和分布、邢窑的烧制技术、邢窑的产品种类和工艺特征、邢窑的外销和传播等,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本书具有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的特点,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大中学生、文物爱好者了解邢窑的优秀读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