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图书 |
唯一号: | 030720020220001896 |
颗粒名称: | 窑炉与烧成 |
分类号: | TQ174.6+53 |
页数: | 3 |
页码: | 102-104 |
摘要: | 北朝至隋代的窑炉总体上为馒头式窑,单烟囱,大燃烧室。到了宋金时期,由于烧成温度降低和燃料的改变,其窑炉有了较大的变化,体积增大,容积可达10立方米以上。邢瓷的烧成温度在北朝至唐朝初期在1200℃—1300℃之间。从邢瓷传世作品和窑址出土遗物来看,釉色基本一致,玻璃质感较强,极少有烟熏泛黄的产品。产品胎的瓷化程度基本近似,大都处在微生烧状态,至今所见过烧、欠烧现象并不严重,但由于窑具的耐火度不够,故在出土的瓷片中,器物与匣钵粘连现象十分普遍。这一现象充分说明邢窑已经掌握了高温烧成技术,这是制瓷技术的巨大进步。 |
关键词: | 邢窑 烧制工艺 窑炉 |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邢窑一直被誉为我国白瓷的发祥地,邢瓷是我国早期白瓷的代表。本书结合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丰富精美的邢瓷藏品,对邢窑的生产环境、邢窑遗址的发现和分布、邢窑的烧制技术、邢窑的产品种类和工艺特征、邢窑的外销和传播等,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本书具有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的特点,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大中学生、文物爱好者了解邢窑的优秀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