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巨鹿三明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852
颗粒名称: 14、巨鹿三明寺
分类号: K878.6
页数: 4
页码: 227-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名扬中国的邢台古刹巨鹿三明寺,三明寺遗址在今巨鹿县第一中学东院高台处,南北长105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8400米。
关键词: 巨鹿 三明寺 寺庙

内容

三明寺遗址在今巨鹿县第一中学东院高台处,南北长105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8400米。关于该寺的创建年代,有多种说法。雍正《畿辅通志》说:“三明寺,在柜鹿县治南,隋建,宋宣和二年重修。”嘉靖《顺德府志》说:“三明禅寺,在住巨鹿)县治南,唐天宝间建。”乾隆《顺德府志》说:“三明寺,在伟巨鹿)县治南,明初建,后邑人郭守礼等重建,有记。”光绪《巨鹿县志》说:“僧会司,在县治南三明寺,设官僧会一员,今废。”有人据此说,三明寺在光绪年间已废,是不确的。这里说的是僧会司已废,而非三明寺已废。
  综合以上诸记载可知,三明寺创建于隋,唐天宝年间(724—755年),宋宣和二年(1120年)、明初均曾重修。但据《巨鹿县志》的相关记载考证,宋大观二年(1108年)黄河决口,处于黄河末梢的巨鹿县阖境淹没,泥沙淤积厚达3—5米,唯有知县所立重建三明寺碑因所在地势较高,尚露地表。因此雍正《畿辅通志》所记“宋宣和二年重修”,似为“宋大观二年重修”之误。
  另据明万历丙辰科(1616年)进士、入清后曾任工部侍郎的巨鹿人张绍先所撰《重修大悲殿碑记》,万历四十年(1612年)时,三明寺还曾有过一次局部重修,大悲殿的重修即“于万历四十年之十月举事告竣”。此外,张绍先还撰有《敕赐三明寺阅藏记》一文,勒碑立于寺中。该文说:“吾邑三明寺之有龙藏,实自神宗皇帝钦赐。”神宗皇帝即朱翊钧,在位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所谓“龙藏”,当系始刻于万历十七年(1590年)的弘版藏经。但该版藏经的刊印直到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才全部完成。因知向三明寺敕赐弘版龙藏是从明神宗开始,历经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直到清顺治皇帝末年才全部收齐的。所以张绍先又说:"总裁诸藏经,以传第藏之,阅人久矣。而人则未能常阅藏也。有能阅者,则一番阐释,自有一番醒悟;一日提唱,即获一日了彻。""藏何可不常阅也?惟是篇帙繁重,检阅日久绵力,每废于半途。"由明入清,一座僧寺得到两个朝代皇帝钦赐龙藏,仅此一端,亦可想见三明寺当年规模之宏大,声名之显赫,影响之深远。
  乾隆《顺德府志》录有顺治甲午(1654年)科钜鹿县举人杨思睿《三明寺避暑》诗曰:
  避暑寻幽寺,萧然世外情。疏松沉塔影,凉月伴钟声。
  魔气逢僧化,尘心对佛清。慈航如可度,不敢恋浮名。
  据此可知,清代三明寺内尚有佛塔高耸。另据巨鹿父老回忆,日寇入侵巨鹿后,曾把三明寺佛殿精美的建筑构件拆下,在北京午门展览后盗运到了日本。三明寺的僧人为保生命安全,躲避日寇的烧杀抢掠,亦先后离寺。新中国建立后,已经空寂无人的三明寺被学校占用,殿堂渐被拆除。现在只留下一帧该寺妙岩殿的老照片,使人在欣赏之余,引发沧桑之叹了。

知识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宏观处着眼、微观处入手,通过历史分期、高僧生平、寺院兴废,简要叙述了邢台这一特定地域内的佛教文化发展状况。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可以使读者既直观、又理性地了解到邢台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地名

巨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