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宁晋云台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851
颗粒名称: 13、宁晋云台寺
分类号: K878.6
页数: 6
页码: 222-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名扬中国的邢台古刹宁晋云台寺,云台寺位于宁晋县柏房村(原名安上)南。据明,清以来各版《宁晋县志》记载,云台寺原名普照庵,始建于东汉末年,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扩建后改名云台寺。
关键词: 宁晋 云台寺 寺庙

内容

云台寺位于宁晋县柏房村(原名安上)南。据明,清以来各版《宁晋县志》记载,云台寺原名普照庵,始建于东汉末年,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扩建后改名云台寺。“高祖五年,玄奘东游至此,从高僧道深研习《成实论》”。高祖五年即武德五年(622年)。另有抄本为“高宗五年”,即永徽五年(654年),实误。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他生活于隋末唐初,曾经游历西域各国,留学印度,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是当时世界佛学第一人。他所创立的佛教唯识宗不但曾流布中国,而且流布日本、新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为玄奘新译佛经撰写总序《大唐三藏圣教序》后,唐三藏便成了玄奘的代称。明吴承恩以玄奘为原型,创作出长篇神怪小说《西游记》后,唐僧、唐三藏作为面对千难万险,为理想而矢志不渝的典型,意志和毅力的象征,很快便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长期以来,人们只对玄奘的西游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关注他的东游。正因如此,他与宁晋云台寺亦即唐代廮陶普照庵的佛学因缘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据道宣《续高僧传》,隋大业五年(609年),玄奘因失去了父母,而依先他出家为僧的哥哥长捷寄住洛阳净土寺,开始学习佛经。玄奘十三岁时,即蒙破格剃度做了小沙弥。李渊在长安初建大唐王朝时,洛阳尚被王世充所割据。由于面临唐王朝的统一战争,洛阳的形势日趋恶化。玄奘兄弟听说高僧道基正在四川弘法,遂前往成都投奔道基。武德五年(622年),二十三岁的玄奘经道基等多位高僧教授,已经成为成都最优秀的佛教学者并接受比丘戒,开始登坛说法。但他与长捷迁居成都空慧寺后不久,即决定继续游学并乘舟东下,经三峡出川后,先后抵达荆、扬二州,又由扬州溯大运河北上,进入赵州境内。
  玄奘在离开成都时,就曾对其兄说:"我听说高僧道深精通《成实论》,正在赵州境内弘法。我这次游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定要去向他求教。"此即道宣《续高僧传》所记玄奘之言:"学贵经远,义重疏通。钻仰一方,未得探质。有沙门道深,体悟《成实》,学称包富,控权敷化,振纲赵邦。愤发内心,将捐巴蜀。"
  《续高僧传》还说,玄奘自扬州"北达深所,委参勇铠,素袭嘉问,纵洽无遗,终始十月,资承略尽。时燕赵学侣相顾逢秋,后发前至,抑斯人也"。意思是说,玄奘参拜道深后,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把自己学习《成实论》时所遇到的难点,疑点都向道深提了出来,并得到了道深的一一指教。所以仅仅过了十个月,玄奘就对道深研究《成实论》以来,所有的心得体会,独到见解都了然于心了。这也使得早在玄奘到来之前就向道深求教的燕赵学僧们感到惊奇,认为具有超人悟性的玄奘的确已是后来者居上了。
  但道宣仅说道深"振纲赵邦",玄奘"北达深所",并未明确道深时在赵州的哪个县的哪一所寺院。而前述《宁晋县志》的记载恰能补僧史之缺,使今人得知唐初的赵州廮陶县普照庵,亦即此后的宁晋县云台寺,就是玄奘向道深求学《成实论》之所。据《旧唐书地理志》,唐赵州治所在平棘(今赵县),下辖平棘、宁晋、昭庆、柏乡、高邑、临城、赞皇、元氏九县,亦即道宣所说的“赵邦”。其中,宁晋即天宝元年之前的廮陶。玄奘辞别道深,离开廮陶普照庵后,还曾到邺城(今河南安阳)向高僧慧休学习《杂阿毗昙心论》、《摄大乘论》等佛经八个月。此后又多方求学,直到贞观元年(627年)才重到长安。这时的玄奘虽获“释门千里驹”之誉,却因在遍参国内名师后,感到众说纷歧,难得定论,决心西游天竺,求取真经。贞观三年(629年),玄奘毅然由凉州西出玉门,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大师学习大乘有宗等佛学经典。后来他又游学天竺各地,并同一些著名的佛教学者展开辨论,从而名震五竺,并被天竺佛教界一致尊称为“解脱天“。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在经过长达十七年的天竺求学后,携带大量的梵文佛经返回长安。当年二月,经唐太宗批准后,玄奘在长安弘福寺开设译场,开始了他的译经事业。该道宣等九人为缀文大德、玄应为字学大德、玄谟为证梵大德。其中,道深即玄奘在廮陶普照庵研习《成实论》时,遵从的老师;道宣即《续高僧传》的作者、廮陶僧稠的三传弟子。
  据统计,玄奘先后在长安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玉华宫组织译场,最多时译场的执事僧众曾达三千人,二十年间先后主持译出佛教经论七十五部1335卷,并据亲身经历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作为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开山,他主张“我”、“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所以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的境界。但纵观玄奘一生,他在廮陶普照庵求学虽不满一年,道深所授《成实论》却是他日后撰述《成唯识论》,创立唯识宗的思想基础。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取经归来,组织译场时,把对他影响颇大的道深自廮陶礼请到长安,出任他译经的证义大德。
  《宁晋县志》载有明代周铃所作《观殿壁吴道子画水》长歌一首,有人说即为唐代画圣吴道子留在云台寺亦即普照庵殿壁上的遗墨,但不得确考。

知识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宏观处着眼、微观处入手,通过历史分期、高僧生平、寺院兴废,简要叙述了邢台这一特定地域内的佛教文化发展状况。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可以使读者既直观、又理性地了解到邢台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