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广宗青龙寺和钟楼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850
颗粒名称: 12、广宗青龙寺和钟楼寺
分类号: K878.6
页数: 6
页码: 217-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名扬中国的邢台古刹广宗青龙寺和钟楼寺。
关键词: 青龙寺 钟楼寺 广宗

内容

青龙寺位于广宗县城南的北孝路村东,据传始建于后赵青龙元年(350年),为佛图澄襄国弘法之结果。雍正《畿辅通志》记载该寺为唐贞观二年(628年)建,但近期从该寺遗址出土的十几尊北朝时期佛教造像残件,显系北周武帝灭佛时所遗,因而可证贞观二年建应为贞观二年重建方确。现已恢复重建的青龙寺内,尚遗明碑两通,一为万历十年(1582年)《直隶顺德府广宗县孝路村青龙寺重修记》,一为不辨纪年的明《直隶顺德府广宗县重修青龙寺碑记〉。寺内新建古佛殿内供养在寺址出土的石雕坐佛一尊,具有典型的明代石质造像风格,或即明代这两次重修该寺时所造。父老口碑,则说青龙寺为东汉永平求法,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前往洛阳,途经广宗时所创建。寺中曾建有白马祠以为纪念,但未得确考。
  另据广宗父老口碑相传,宋太宗亲征辽国,以潘美、杨业为大将,曾与萧太后所率辽兵在广宗金沙滩发生血战。宋军大败,落荒而逃的五郎杨延环途遇—老僧。老僧指点杨五郎到青龙寺中躲避追兵之时,特赠其锦囊一个,嘱其万分危急之时,方可开视。刚刚躲进青龙寺的杨五郎喘息未定,紧追其后的辽兵已至寺外。杨五郎情急之下打开老僧所赠锦囊,却见囊中唯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削发之刀。杨五郎转念之间已经顿悟老僧之意,当即果断自行落发,以僧状瞒过了入寺搜查的辽兵。老僧回寺后,已经看破红尘的杨五郎请求正式为僧,皈依佛门。老僧却自谦无缘为五郎授戒,并介绍其前往五台山转拜高僧。杨五郎无奈,只好拜别老僧,投奔五台清凉圣地而去。青龙寺内原有落发台,就是为纪念杨五郎在寺中落发避难而建。
  据《宋史》之《杨业传〉、《潘美传》所记,宋太宗大举北征辽国的这次大战发生在雍熙三年(986年)的代州(今山西代县)陈家谷,该战因主帅潘美节制诸军不力,导致号称“无敌将军”的杨业长子杨延玉战死,杨业身受数十伤后被擒,绝食三日而死。但杨业的其他六子延朗(后改名延昭)、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却安然无恙。至于宋、辽两军在广宗金沙滩血战,五郎杨延环在青龙寺避难落发,终至五台山为僧的传说,既与杨延昭长期出任河北沿边都巡检使,确曾在广宗一带抗击过辽兵有关,也与明人所撰的《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后演义成评书《金枪杨家将》)中,杨文广之子杨怀玉最终率杨家将同上太行山等故事有关。这些传说虽然于史无征,却因其在讴歌杨家将时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但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而且被广宗人民以落发台为载体,永远留在了青龙寺中。
  钟楼寺位于广宗县牛家寨附近,乾隆《顺德府志》记载为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建。但据广宗父老口碑相传,该寺钟楼建于殷商之末。当时殷商暴君帝辛即纣王在广宗沙丘大建离宫别馆、酒池肉林,并在其中放养狗马奇物、野兽飞鸟供其行猎,搅得百姓昼夜不得安宁。后有神人铸造一钟,高悬钟楼之上。每当纣王放兽围猎,祸害百姓时,该神即鸣钟惊兽,以保民安。
  秦始皇东巡,因风闻此钟鸣响时能声闻五州四县两省头,遂在返回长安时兴致勃勃地驾幸广宗,欲听钟鸣。当他得知底细后大为扫兴,患病驾崩于沙丘离宫之内,应验了当时流传的“后世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堂,跃我床,颠倒我衣裳,行至沙丘亡”的童谣。原来所谓“五洲四县两省头”的“五洲”,只不过是指大三洲、郑三洲、高三洲、乔三洲、胡三洲五个村庄,“四县”指广宗、平乡、威县、临清四县,“两省头”指河北、山东两省,如此而已。时至东汉永平十年(67年)之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南宫创建普彤寺,弘法冀南时,因钟楼而建佛殿,才使广宗钟楼寺应运而生。但这只是一种传说。
  据明、清时所修《广宗县志》及钟楼寺内原存古碑综合考证,该寺始建于后赵,为佛图澄襄国弘法时所建寺院之一。唐贞观十五年(641年)重修该寺,是有明确记载的第一次;元至正年间重修该寺,是有明确记载的第二次;永乐七年(1409年)重修该寺,是有明确记载的第三次;嘉庆七、八年间(1802—1803年)重修该寺,是有明确记载的第四次。进入民国后,该寺再度呈现破败萧条之象,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时仅剩下了常住僧三人,勉强存续佛祖香火。时有俗籍丘县宋余瞳的麦宽法师因修头陀行而挂单钟楼寺,乃发愿为该寺重修佛殿,再塑金身。为此他自以铁链穿系锁骨,令人牵引四处募化,才将该寺修葺一新。寺内僧人因此推举他当了住持和尚。这是该寺言之凿凿的第五次重修。据说麦宽法师还曾练就一双神足,自广宗前往浙江普陀山往返只需七天时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寇入侵广宗时,强行拆毁了钟楼寺,麦宽法师被迫家居,直到1959年安然圆寂。
  现在,钟楼寺已经再次修复。但这具有约两千年历史的平原古寺内,今人所能看到的历史文物,则只有一尊不知年代的小小的岩石造像底座,一盘雕琢相当精细的、供往昔僧人磨面果腹的古磨,一面曾由牛家寨人保护整修的、不明所以的万岁木牌,—通矮矮的、经风雨剥蚀已很难辨认的明碑,两口复制的、欲使今日钟楼寺名符其实的大铁钟。牛家寨人所说更古老、更珍贵的,是新近从钟楼寺遗址出土的很小的一块残碑。由于这块残碑面积太小,上面虽然有字数十,却很难句读。看石质和字体,或亦是明代遗物。牛家寨的村民说,钟楼寺原有古碑十几通,上个世纪70年代兴修水利时,都被运到常高村修水闸用,现在已经没了踪影。

知识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宏观处着眼、微观处入手,通过历史分期、高僧生平、寺院兴废,简要叙述了邢台这一特定地域内的佛教文化发展状况。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可以使读者既直观、又理性地了解到邢台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地名

广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