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临城普利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843
颗粒名称: 5、临城普利寺
分类号: K878.6
页数: 4
页码: 174-1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普利塔现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基为一高2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的大型石砌方台。塔身呈正方形,九级八檐,通高33米,塔体乃至飞檐斗拱和塔壁佛教造像均以青砖雕砌而成,塔顶有仰莲钻首铁质塔刹。该塔座北朝南,塔的底层砖墙四壁雕塑小型佛像和金刚像共1010尊,内壁四周砖雕佛像40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得俗称千佛塔、万佛塔。塔的底层南面有石拱门可以入内,内有井,或即地宫。
关键词: 临城 普利寺 寺庙

内容

普利寺坐落于临城县城关东北部,该寺遗址现存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万历四年(1576年)两通重修碑,碑文记载:“邑之城外东关有寺,名曰普利,宋道君曾历此,盖古刹也。”但并未明确普利寺的始建年代。宋道君,即宋徽宗。他擅长书画,多才多艺但治国无方,最终导致“靖康之耻”,葬送了北宋王朝。关于宋徽宗临幸普利寺,明、清诸版《临城县志》的记载是:“宋徽宗下晋阳,过此驻跸,命宰相蔡京书‘爽亭’二字于碣上。“宋徽宗在位时间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宣和七年(1125年)。经查《宋史•徽宗纪》,却并无他巡幸晋阳之记录,但可确知他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事系政和七年(1117年)四月。蔡京(1047-1126年)既是中国历史中著名的奸相,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标新立异的大书法家。他于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几经宦海沉浮后,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拜相,到崇宁五年(1106年)被罢;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第二次拜相,至大观元年(1109年)被罢;政和二年(1112年)五月,蔡京第三次拜相,并获封鲁国公之爵,至宣和六年(1120年)被罢;宣和元年(1124年)十二月,蔡京第四次拜相,至次年致仕。若此,则蔡京以宰相身份扈从宋徽宗巡幸晋阳,中途驻跸临城普利寺,奉命题写“爽亭”二字的时间,很可能在其第三次拜相的政和二年到宣和二年的八年间。但不得确考。爽亭的具体位置,在普利寺北之普利塔东侧的亭台之上。
  普利塔现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基为一高2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的大型石砌方台。塔身呈正方形,九级八檐,通高33米,塔体乃至飞檐斗拱和塔壁佛教造像均以青砖雕砌而成,塔顶有仰莲钻首铁质塔刹。该塔座北朝南,塔的底层砖墙四壁雕塑小型佛像和金刚像共1010尊,内壁四周砖雕佛像40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得俗称千佛塔、万佛塔。塔的底层南面有石拱门可以入内,内有井,或即地宫。明、清诸版《临城县志》记载:“有志云异僧持佛骨佛牙舍利葬于内。”因又有人称此塔为舍利塔。该塔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每层四角原来各悬玲珑铁铎一挂,晚风徐来,叮当作响,形成临城八景之一“普利晚钟”而被人津津乐道。
  据普利寺遗址今存的两通明碑可知,普利塔“宋皇祐三年建,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四年重修”。皇祐三年为公元1051年,距今已有960年的历史。另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该塔曾经大规模修葺。民国年间亦曾有过数次重修。但因近千年的风剥雨蚀,电击雷轰,加之1966年3月的七级大地震,致使塔顶塌裂,塔身亦向东北倾斜73厘米。地震发生的当年九月,该塔又经“文革”大破“四旧”之劫,精美异常的佛像悉遭砸毁,残缺不整。1998年和2005年,临城县、河北省和国家主管部门先后拨付专款,分三次对该塔进行了加固维修,使其挺拔壮丽、雄浑舒展,极富装饰之美的独特风貌得以历久弥新。

知识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宏观处着眼、微观处入手,通过历史分期、高僧生平、寺院兴废,简要叙述了邢台这一特定地域内的佛教文化发展状况。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可以使读者既直观、又理性地了解到邢台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地名

临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