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邢台大开元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839
颗粒名称: 1、邢台大开元寺
分类号: K878.6
页数: 14
页码: 141-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名扬中国的邢台大开元寺,建寺立塔,开窟造像,由建筑而绘画,而雕塑,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特有的政治地理环境和人文要素,曾使邢襄大地佛寺林立,并留下许多令人叹为观止,弥足珍贵的佛教艺术精品。邢台大开元寺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光明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同名寺院一样,虽然得名于唐玄宗在幵元二十六(738年)六月初一曰诏令天下各州并改大云寺名为开元寺的一道谕旨,却并非始建于开元年间。
关键词: 邢台市 开元寺 寺庙

内容

建寺立塔,开窟造像,由建筑而绘画,而雕塑,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特有的政治地理环境和人文要素,曾使邢襄大地佛寺林立,并留下许多令人叹为观止,弥足珍贵的佛教艺术精品。
  邢台大开元寺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光明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同名寺院一样,虽然得名于唐玄宗在幵元二十六(738年)六月初一曰诏令天下各州并改大云寺名为开元寺的一道谕旨,却并非始建于开元年间。邢台开元寺被名为大云寺,始于武则天以《大云经》为口实,声称自已是弥勒佛转世,诏改大唐国号为大周的天授元年(690年)十二月十九日。当时,她敕令天下各州改一大寺名曰大云寺,奉《大云经》,以示自已君临天下之意。再前,这被女皇改名为大云寺的邢台大寺是何名称,无可确考。但有迹象透露,该寺在被改名为大云寺之前,很有可能就是仁寿二年(602年)时,隋文帝特命俗籍贝州清河县、时任大论众主的长安通法寺住持释宝袭专程护送佛祖真身舍利举行奉安法会,起建舍利宝塔的邢州泛爱寺。因为元太宗三年(1231年)春,广恩法师主持重建邢台开元寺圆照塔时,曾于塔基地宫“得能仁(观音)舍利三颗,光大殊常”。能仁,即释迦牟尼。泛爱寺是邢州城内唯一有史可查奉有佛祖舍利之寺,而开元寺又是邢台城内唯一数易寺名,且有佛祖舍利出现之寺,这绝非偶然的巧合而应有其前后因果在。若此,今邢台幵元寺至少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邢台大开元寺之名较其他地方的开元寺名多一“大”字,则始于蒙元海迷失皇后执政二年(1250年)。这也是全国仅有的一例。
  当然,邢台大开元寺的创建之年亦非仁寿二年,而应更为久远,起码可以追溯到禅宗二祖慧可(487—593年)生活的北朝时期,因为直到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陈振撰写《敕勒开元寺圆照塔记》时,登上塔顶而望,尚有梵刹崛起于前者,为二祖传钵之地;有茂林秀发
  于后者,为赵州摄衣之地。据《宝林传》等文献记载,东魏天平初年(534年)慧可曾北就新邺,盛开秘苑,偿债成安,逆流漳水,化导群品三十四载,最终圆寂于磁州淺阳元符寺。他在邢州弘法,应即在此期间。邢州天元寺既有其传钵之地,当然也可称为禅宗的祖庭。所谓赵州,特指生活于唐代中后期的临济宗师从请(778—898年)。从请一生行脚天下,终落赵州,其在邢州开元寺弘法授衣虽于文献无征,却有青史可考,使得曰后广恩在该寺续传临济宗“庆洪通大觉”等四十字法脉得以言之凿凿而非空穴来风。
  如若正本清源,中国佛教禅宗虽然远尊曾在嵩山面壁九年的菩提达摩为始祖,但下传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时,其实仍是禅学而未形成禅宗。中国禅宗形成的标志,乃是六祖慧能在其《坛经》中的自立宗旨。这也是佛教完成中国化的标志。但慧能之被尊为中国禅宗六祖,当初并非一帆风顺。这是因为,五祖弘忍大开东山法门,虽因慧能作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偈,而把达摩所遗衣钵暗传给了慧能,慧能为避其上座弟子神秀加害,夜携衣钵潜隐于广东从化山林之中。所以,当弘忍圆寂后,继续公开弘传东山法门,并取得“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乃是神秀。神龙二年(706)神秀圆寂后,张说奉敕撰写《大通禅师碑铭》,为中国禅宗开列传法谱系时,首次明确神秀为六祖。此后这一谱系又在李邕所撰《嵩岳寺碑》、《大照禅师碑》和严挺之所撰《大证禅师碑》中得到确认。时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慧能的弟子神会才在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开始颠覆神秀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六祖地位。神会对神秀一系的这次攻击虽然单刀直入,却因当时神秀的弟子普寂健在且为朝野所宗,并无立竿见影之效。直到天宝四年,(745年),神会被兵部侍郎宋鼎请入洛阳,再作《南宗定是非论》和《显宗论》,才使慧能的“曹溪了义大播于洛阳”。为使慧能的六祖地位广为人知并得到确认,天宝十一年(752年)二月神会还在曾为二祖慧可传衣之地的邢州开元寺树起了由宋鼎撰文、史维则书丹的《能大师碑》。时过境迁,邢州开元寺的这通《能大师碑》虽经《集古录》《金石录》《宝刻类编》等众多典籍著录,今已不存。
  邢台大开元寺至今尚存的唐代遗珍,为全国罕见的十六面尊胜陀罗尼经宝幢。该幢通高一丈八尺,幢身一丈有余。幢身上部有束带束腰,仰承莲瓣一匝,莲上每面各凿尖首小龛,龛内精雕坐佛一躯。龛顶覆以顶檐与宝盖结合而成的八角幢顶,幢顶檐前端各蹲一生动活泼的小小圆雕伏兽。兽口各衔璎络垂幔相互绎结连环而成十六垂,使得十六面幢身与八角形檐盖相互结构,相互映衬,十分和谐。宝盖下浮雕的缠枝花卉和飞天雄狮飘逸自如形神毕肖,颇具大唐盛世之风。但因此幢树立曰久,文字漫漶剥蚀,对其始立之年众说纷纭。明嘉靖时,出任顺德府通判的归
  有光认为,《尊胜陀罗尼经》于唐高宗永淳二年(683年)始自葱岭东来,故此幢始立之年“计必此经入中国未久”,因此误断为开元年间(713—740年)所立。光绪《邢台县志》则据《金石分域编》所记,当年该幢正面尚存“大佛顶尊胜陀”六字残额,下存“节度副使李逢书”及“戌二月戊辰朔十曰丁丑”建残款,考证说”唐方镇年表载,至德元载始置泽潞沁节度。宝应元年邢州始隶泽潞节度。此有节度副使李泰(逢)题名,当在宝应间邢州隶泽潞节度以后。但并未确指其始立于宝庆元年(762年)后的哪一年。今查唐纪年,宝应元年后的大历五年(770年)岁在庚戌,建中三年(782年)岁在壬戌。则这通唐幢始立之年最迟不会晚于建中三年。
  邢台大开元寺现存的后梁尊胜陀罗尼宝幢呈八角体,原为四层,通高八米,始立于后梁乾化年间(911-914年)。幢座为偏平正方形,座上平置八角形须弥座,座下盘各面线雕吉祥花卉,束腰线雕壶门,束腰之上为仰莲。自上而下,第一层幢身南面雕有“大佛顶随求尊胜陀罗尼之幢”题额,额下及其余各面精镌陀罗尼经文。文字多已剥蚀漫漶不可辨读,但最后一行尚有“大梁乾化”四字依稀可辨。经幢主体上覆宝盖,角饰饕餮环绶,周系璎珞八垂,璎珞之上浮雕文殊、普贤、立佛共八尊。盖底浮雕云气盘龙,构图雄壮,刀法开张,十分壮观。宝盖之下安放的第二层幢身下雕莲座,各立面所雕造像分上下两层,但与常见的开龛纳佛法不同,都是高浮出八角柱外的,题材有结跏倚坐佛,侍坐佛、右舒自在观音、柳枝露瓶观音等,顶光均作莲瓣形。二层上又覆—宝盖,盖周所围璎珞组织略同一层,但璎珞之上浮雕为人首鸟身的伽陵频伽和仰首徐步的鸽形吉祥鸟。三层莲座上的幢身正面开一长形尖首龛,龛内浮雕坐佛一尊,其余七面浮雕或合掌,或执带的各式菩萨之像。为避坐佛低于菩萨而有损尊严,浮雕设计者特把佛座升高而颇具匠心。本层上覆方形石盖镂刻有十分繁缛复杂的卷云纹,上半为半透雕,下半为高浮雕,使人仰视之际愈觉玲珑剔透,美不胜收。四层幢身八面分雕四金刚,四力士或托塔,或持剑,或秉伞,或握貂,无不显得威猛精进,正气凛然。幢之绝顶檐盖已残,但可见面向八方曾各圆雕一蹲兽守护。惜此幢经“文革”毁损,现只残存两层,残咼不及原咼二分之二。另据光绪《邢台县志》所录幢身残跋可知,该幢特为纪念天竺高僧空本在邢州开元寺译经而立。为了表彰空本译经之功。后梁朝廷不但敕封其“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之荣衔,且给其食邑三千户之俸。空本圆寂后,后梁朝廷又赠其司空之衔,谥其“大辨”之号,尊宠之高鲜有其比。
  邢台大幵元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当属圆照塔。圆照塔又名大圣塔,普门塔。该塔原为供养泗州大圣即西域高僧僧伽而建。僧伽自唐高宗时来到中国,先后在西凉、江淮一带弘法,龙朔元年(661年)创建泗州临淮(今江苏盱盼)普照王寺。景龙四年(710年)在长安荐福寺圆寂后,被唐中宗特赐丝绢三百匹,漆裹其肉身后送回泗州普照王寺,起塔供养,并名其塔为“泗州大圣塔”。自那时起,僧伽便被朝野普遍认为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观世音化身,有关他显灵的传说也越来越多。时至显德四年(957年),据说后周世宗柴荣在亲征南唐攻取泗州时,得僧伽庇佑不战而胜,因此诏令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像,榜曰大圣僧伽和尚。”僧伽或曰观世音信仰开始流布全国。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颇为崇信僧伽的宋太宗又派遣特使,重建了被战火焚毁的泗州普照王寺大圣塔,并命“务从高敞,加其累层”。次年他又派特使“别送舍利、宝货”,安奉于该塔地宫,从而再次把全国的僧伽信仰推向极至。邢台开元寺大圣塔的兴建,就源于这样的历史背景。
  据镌立于大观四年(1110年)的邢台开元寺《敕赐开元寺圆照塔记》碑记载,,宋仁宗宝元二年(239年),邢州开元寺僧师安发愿,幵始在寺中创建大圣塔,至嘉祐七年(1062年)寺僧用实主持崇饰后方告竣工,前后历经二十四年,其工程之大,设计之精,由此可以想见。大观三年(1109年),主塔僧云祥在完成该塔重修工程后,前往开封请求宋徽宗为该塔敕额,宋徽宗因此改该塔之名为“圆照塔”,并命名振朝野的大才子晁咏之和陈振撰写了《敕赐开元寺圆照塔记》的纪念碑文,陈振当时所见的圆照塔为“宝构七层,逾三百尺”,即塔身分为七层,通高超过了100米。塔中佛龛内供养有圆雕的僧伽趺座具足色身之像。
  另据由刘仲甲撰文,张天和书丹的《大金邢州开元寺重修圆照塔记》
  碑,大定五年(1165年)时,开元寺僧还曾在金王朝和广大施主的支持下,对圆照塔进行过—次精心大修。金崇庆二年(1213年),成吉思汗分兵三路,大举攻占中原时,其皇子术赤等率右路军循太行而南,直取邢3名、磁等州,雄伟壮观的邢州开元寺圆照塔在巍然屹立了一百五十年之后,被焚毁于这次战火之中。
  据王恽所撰《顺德府大开元寺重建普门塔碑铭》,元太宗三年(1231年)春,广恩法师开始主持重建圆照塔,并在塔基地宫“得能仁(观音)舍利三颗,光大殊常”。时至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秋,历经整整十年的工期后,重建的圆照塔终于叠构重檐,轮奂离立;文阶层所,势乾坤轴;藻拱璇题,晕飞尘外;绀瓦鳞差,金轮眩彩,作为上下十三层、通高四十八丈的法界之宝宫,河朔之杰观,呈现在世人面前。乃马真皇后执政元年(1249年),邢州开元寺被敕额“大开元寺”,这重建的圆照塔亦奉敕改名为“普门之塔”。令人扼腕痛惜地是,约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后,顺德路总管刘绍祖因开元寺有恶僧多为不义,盛怒之下不但把这些恶僧尽行杀戮,还一把火烧掉了极壮丽极高广,可容千余僧同时静修的普门塔。清康熙时,李京作《古刹春游》诗序说,普门塔被刘绍祖“火焚其顶,又剷其腹,存其足,尚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玉瓣莲,名五华殿”。时至今曰,这在明、清时尚高八九丈的五华殿亦已不存。
  邢台大开元寺中的另一中国名塔,即广恩塔。据刘百熙撰《大开元寺万安恩公塔记》,广恩塔又称“恩公大士之塔”,建成于海迷失皇后执政二年(1250年)。该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密檐式,通高约22米。塔基上为须弥座,座腰束有八角立间柱和雕饰壶门。间柱上承普柏枋与斗拱勾栏所组平座。平座每面有间拱一朵,以垂拱计共四铺作,并于华拱头出斗口跳。转角铺作与外间同,但在正侧两面各出钭拱二跳。平座上有五重大小不等的莲瓣叠成莲座,承托塔身。首层塔身的八角柱别出心裁,都被精心设计为具有须弥座、塔身、五层密檐和刹柱的小塔,很像大塔的简化。这八小塔与一大塔连为一体而成中国一绝,俗称九塔冲天。为适应这塔式幢柱的变化,塔门上额均作有浮雕云头垂帐。塔的四正面所辟假券门下饰云头裙板,上作锦纹版棂。南门上镶有云纹围饰的方形砖额,阳刻“恩公大士之塔“六字。此上塔身逐层收减,铺作均为普柏枋置一斗三升。塔的刹柱很高,由刹座、受花、复钵、相轮、仰月、宝珠构成,约为全塔四分之一。但很可惜,这座挺拔灵秀,别具一格的元代僧塔在巍然屹立723年之后,被炸毁于1966年文革浩劫,今仅存几张旧影和其碑记供人评说了。
  邢台大开元寺至今尚存的金代遗物,则是铸成于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巨大铁钟。该钟高3,2米,下沿圆周7,2米,直径2,35米,钮高05米,壁厚约半尺,总重三万余斤。钟顶的双龙嬉戏钮精犷雄健,钟壁铸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铭及“金大定甲辰岁”纪年款,其自上而下由凸状线条分割出的纵横格内,上铸中国传统天文学说的黄道十二宫图,下铸道家学说的阴阳八卦符,从而使其成为儒、释、道三教合—思想的结合体。此外,钟壁上还铸阳文数百,铭记着大钟的监造人、资助人及铸钟工匠的姓氏、官职、僧职、籍贯等资料。该钟铸成至今历经近千年风雨而不锈不蚀,钟壁文字图案清晰如初,足见当时邢州冶炼技术与铸造工艺之精湛绝伦。钟壁的黄道十二宫分别以曰、月、人、兽、牛、鱼等形象表现诸星座,造型优美,匠心独具,则为今人研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与辽金文化的继承渊源,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有元一代,邢台大开元寺作为蒙元王朝的御用大寺,香火鼎盛,大规模的法事活动不断。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次资戒大法会,第一次由广恩主持,举行于乃马真皇后执政二年(1243年)。当时,各地应受具戒之僧踊跃赴会者将近万人,陪广恩登坛说法,并为这些青年僧人授戒的则有来自济南大庆寺,景州普照寺等著名寺院的高僧十二名。第二次由时任宣政院江南释教总统的活佛杨琏真加主持,由太子真金、太子妃阔阔真为大护法主,举行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南宋灭亡,元王朝统一中国之后,当时天下僧众云集,仅与会僧徒接受具足戒者就达十万人之多,因而成为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空前绝后之举。这也可以看作是忽必烈借大开元寺之盛,在其实现对中国政治上的大一统后,希望以佛教信仰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一次成功展示。
  进入明代后,邢台大开元寺开始由元代时的如日中天渐渐衰落。该寺今存的四座大殿虽经清代和民国时重修,仍基本保存了明代的建筑风格。由南而北,进山门迎面第一殿为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养弥勒佛,东、西两侧供养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天王。民国时曾因四天王塑像倾圮,民间遂俗称此殿为“头殿”或弥勒佛殿。第二殿为三间悬山式毗卢佛殿,中奉毗卢舍那佛,该佛又称大曰如来或光明普照佛,是佛教密宗供养的最高本尊。第三殿为五间硬山式观音殿,系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建,也是现存各殿中的精华所在。殿前底檐以四根高浮雕祥云滚龙石柱擎起,四柱共雕八尾游龙,象征天龙八部。其中,中间两门柱上各雕巨龙一尾而动态迥异,一为盘旋而上,一为蜿蜒而下。左右两侧柱各雕幼龙三尾,或直冲云天,或俯首探海,或上游而下绕,或伫首而摆尾,鬼斧神工非常生动。更为匠心独具者,是西侧柱上之龙自盘旋而上的龙躯探出一爪托云,有佛打坐云端,背光如日,正在飞龙双目所及之处;中上部尚有一凤飞舞,暗寓龙翔风翥之意。统观四柱石雕,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堪称明代大型石雕中的代表之作。殿内正中供养持杨柳净瓶观音菩萨,两旁陪供文殊、普贤。据父老回忆,民国时三大士前靠东墙供养给孤独长者,靠西墙供养祗多太子,东北隅供养送子观音,西北隅供养万安祖师。南庑门楣之上与殿内还曾高悬“观音自在”、“佛光普照”二匾,金碧辉煌十分壮观。第四殿为七间柱顶式大雄宝殿,前悬“开元十方丛林”巨匾,内供精铜金装释迦牟尼佛与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此外,据原立寺内的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修开元寺殿阁碑》、清顺治十一年(1650年)《重修幵元寺记碑》,可知明清时观音殿前原有两偏殿,西为药王殿,东为关王殿;大雄宝殿前西有地藏殿和禅堂,东有弥勒殿和茶堂,殿后则有护国仁王佛阁(法堂)和万安恩公塔。
  2005年,中共邢台市委、市政府为了延续邢台市区传承有绪的历史文脉,开始规划建设大开元寺佛教文化游览区。2006年3月,大开元寺经正式审批成为宗教文化活动场所后,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老和尚主持,并以“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为宗旨,于当年农历十月十八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复建工程,现已在复建区建成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殿、弥陀殿,并将陆续兴建山门殿、钟鼓楼、客堂、斋堂、法堂(藏经楼)、禅堂(千僧阁)等。

知识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宏观处着眼、微观处入手,通过历史分期、高僧生平、寺院兴废,简要叙述了邢台这一特定地域内的佛教文化发展状况。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可以使读者既直观、又理性地了解到邢台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