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洪州禅师岩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828
颗粒名称: 10、洪州禅师岩俊
分类号: B949.9
页数: 4
页码: 98-1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胸睿智的邢台高僧洪州禅师岩俊。
关键词: 佛教高僧 邢台 岩俊

内容

禅宗史中有一著名典故"磨砖作镜",所说即马祖道一在南岳怀让处参禅,豁然开悟之故事。道一离开南岳后,前往江西弘法并开创了"洪州禅",因被尊为"江西主",与时称"湖南主"的石头希迁并称"二大士"。岩俊就是直承洪州禅法的著名高僧。
  据宋赞宁《高僧传》,岩俊(882—966年)俗姓廉,邢台县(当时尚名龙冈县,赞宁所用系俗称,即今邢台县)人。他自幼便与众不同,发誓要皈依佛教。剃度为僧后,持戒精严,终身不犯。为了参禅悟道,求证正果,他游学天下,遍访名师,曾经先后到过湖南衡山、江西庐山、巴蜀峨眉和岷山,且曾行脚于甘肃凤林。有一次路过深谷,他忽
  然看见路上有很多珍宝。同伴们被满地的珠光宝气所吸引,就相互商议说:“这真是奇遇,咱们是否可以捡走啊?”岩俊说:“古代的贤人锄园时,看到锄出的黄金就像看到瓦砾一样。如若见财起意,就是自取祸报。我说还是等我们有了栖身之处,再用这些财宝供养四方僧人吧。”大家都认为他说的对,就把那些珍宝收藏于原地,继续赶路。
  当时,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投子山的大同禅师是马祖道一的三传弟子,因与赵州从稔互幵禅机而名闻天下。岩俊为探究竟,亦到了大同禅师座下参学。大同问他:“客来,昨宿何处?”他回答:“在不动道场。”大同又问:“既言不动,曷由至此?”意即你既然说不动,怎么能到我这里?他反问:“至此岂是动耶?”意即到了这儿就是动吗?大同说:“原来宿不著处。”意即你原来已经息心于无执著处了。由是对他的这番参悟予以印可。
  岩俊既得大同亲授洪州禅法,便欲返回故乡邢台,予以光大。但当他路出陈留(古县名,城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到达后梁首都开封时,遇到了太子少保陇西郡公李资。李资官高爵显,笃信佛教,对待岩俊就像南朝的刘遗民对待慧远一样。但当李资与岩俊商量,要把他自己的府邸捐岀建寺时,以安形性,甘守苦行的岩俊却不同意。岩俊说:"我既然要继承禅宗,就要实践祖师们身心双修,不惧劳苦之禅风。"
  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还没有当皇帝时,作为邢台同乡,曾视岩俊为方外之交。他们在探访岩俊时,每登方丈,必对岩俊行跪拜之礼。他们创建后周政权,当了皇帝后,又给予岩俊特别优厚之待遇,特赐其金
  紫袈裟一袭,赐封其"净戒大师"之号。岩俊虽蒙殊恩,对于郭威所赐袈裟和封号却是"受而不服","有而不称",从不以此炫世。当郭威看到身体清瘦的岩俊策杖而行,颇有弱不禁风之感时,特敕其弟子们说:"勿令大师一中食。俾其日戻,更进佉阇阔尼矣。"意即你们不要再让净戒大师坚持每天—中食了。每天傍晚,你们要劝请他再吃一次晚斋。岩俊虽诺而难遵,始终坚持过午不食
  之戒。郭威,柴荣对岩俊的特殊礼遇,当然会极大地影响满朝权贵,使他们拜访岩俊时无不稽首行礼,并在聆听岩俊开示禅机时毕恭毕敬,如至宝山。
  岩俊以慈悲度人,信众渐多,到了他弘法事业最鼎盛时,已经实际主持着以开封观音禅院为主的三座禅院和一座大寺,即所谓的"三院一门",每一禅林的常住僧均达数百名之多。自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始,历经梁、唐、晋、汉、周五代直至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的五十年间,岩俊主持的寺院作为京城开封的禅林之首众望所归,先后供养僧人不计其数。
  乾德四年(966年)三月岩俊患病,但当弟子们为他求医奉药时,他却瞋目噤唇,绝口不食。弥留之际,他仍以慈悲为怀,弘法为念,在谆谆告诫众弟子后,才严肃合掌,慈容怡颜,安然辞世,享龄八十五岁。当年四月初八佛诞日,弟子们将他安葬于开封东郊丰台村,并为之起造白塔,以示纪念。送葬之曰,开封所有寺院的僧众各举幢幡,吹贝鸣铳,诵经㖓咒,队列竟达二三里地之长。总计僧俗两界,为其送葬尽哀者有万人之多。宋太祖赵匡胤还敕命知制诰王著为岩俊撰写了碑文摹勒上石,以昭其德。

知识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宏观处着眼、微观处入手,通过历史分期、高僧生平、寺院兴废,简要叙述了邢台这一特定地域内的佛教文化发展状况。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可以使读者既直观、又理性地了解到邢台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人物

岩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