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密宗二祖一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825
颗粒名称: 7、密宗二祖一行
分类号: B949.9
页数: 6
页码: 85-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胸睿智的邢台高僧密宗二祖一行。
关键词: 佛教高僧 邢台 一行

内容

密宗又称瑜伽密教,形成于印度佛教发展后期。密宗经典从三国时开始传入中国,但在唐代以前流行的都是不成系统的“杂密”。唐玄宗时,梵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亦即所谓的“开元三大士”在长安系统翻译传播密宗经典,密宗才在唐玄宗的亲自扶植提倡下,形成中国佛教中的—个宗派,一度流行汉地。而中国僧人得到密宗真传者,首屈一指当属—行。
  —行(637-727年),俗姓张,名遂则,唐邢州柜鹿县(今邢台市巨鹿县)人。他聪明灵利,少年老成,凡书仅读一遍,即能背诵。当他在嵩山聆听禅宗大师普寂开示,认为世间万象无非虚幻后,毅然礼拜普寂为师,落发为僧,开始倾心于佛教经典之研究、禅法之持。
  有一次,普寂禅师要在嵩山举行大法会,发帖邀请各地届期与会的僧人超过了千人。为了办好这次盛会,主事僧特请隐居嵩山的名士卢鸿撰写了一篇导文,用以称赞各邑社信众对这次盛会的资助。但卢鸿直到法会即将开始时,才把完成的文稿带到现场,待到钟磬和鸣法会开始,卢鸿才对普寂说:“我作的这篇导文多达数千字,而且字僻文古。请你选一位文才朗隽者,由我当面指教后再宣读。”普寂即唤一行担当此任。一行拿起文稿只是粗览了一遍,就微笑着又放回了几案。卢鸿因—行并未向自己请教,心中不免怪其轻佻却又不便发作。但令自视甚高的卢鸿没想到的是,当众僧齐聚法堂后,一行竟攘袂而进,手捧文稿朗朗宣读,不但口齿流利,而且一无错处。卢鸿惊愕之余,大为感叹地对普寂说:“这一行天赋聪明,绝不是您所能教导的。您应该放手让他去游学天下。”
  自此之后,一行开始遍访天下名师,广为求学。当他游学当阳(今湖北荆州)时,特去拜访律学大师僧真。他在为僧真纂修的《律藏》撰写序言后,又对僧真所藏阴阳谶纬之书一一进行了详细的研读。为了探讨算术之奥秘,一行行程不下数千里,最后到了天台山国清寺。令人奇怪地是,当他刚刚静立于山门之外时,便听到寺院内有分布算子的簌簌声响,且有人说:“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方来,求我教授算法。现在应该已到门外,必定是无人引导他来见我。”一行随即又听到一枚算子落案声,那人又说:“门前溪水,已向西流,求学的弟子该到了。”—行听到这里应声而入,见一高僧正在布算,遂向前稽首施礼,虚心求教。当该僧将其算法秘诀悉授一行后,门前溪水复向东流。这—传说虽然难以置信,但由此却可以知道,一行所以能在天文历算科学领域取得具有突破性的重大成果,是与他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密不可分的。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风闻一行大名后,特意把他召到长安见驾。唐玄宗问一行:“你有什么特殊本领?”一行回答:“我读书能够过目不忘,其他并无所长。“唐玄宗命人取来宫籍向一行展示。一行果然能够过目不忘。唐玄宗大为叹服。
  开元四年(716年),密宗高僧善无畏带梵经到了长安,并于次年奉唐玄宗诏命,于菩提院译经。善无畏奏请名僧,同参华梵。一行应选参与译事,因得拜善无畏为师,研修密宗经典。开元十二年(724年),善无畏随唐玄宗东幸洛阳时,奉命于福先寺翻译《大毗卢遮那经》。善无畏乃录其要点,由宝月译语,一行记录并整理润色后,译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印行。此经作为中国密宗僧人尊奉的主要经典,又称《大曰经》。此后,一行又撰写了《大日经疏》二十卷,奠定了中国密宗的理论基础。唐玄宗接受密宗灌顶之礼,诏命包括邢州开元寺在内的天下各大寺建毗卢佛即大日如来佛殿和曼荼罗坛场,所据就是《大日经》等密宗经典。
  密宗另一高僧金刚智于开元七年(719年)到达长安,先后住慈恩寺、荐福寺奉敕译经。密宗经典《曼殊室利五字》、《陀罗尼观自在瑜伽法要》各一卷,即由金刚智口译,一行笔录并删缀成文。同时,金刚智还把自己掌握的密宗法要仪轨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一行。一行乃得独立主持曼陀罗道场,成为第一位取得开坛灌顶、收授弟子的汉族密宗僧人,并被其后世追尊为中国佛教密宗二世祖。
  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因据前朝旧历预测日食屡屡不效,诏命—行组织领导专业人士编修新历。经过近十年的科学研究,由一行主编的新历《大衍历》共计五十二卷,终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完成,正式颁行天下。据新、旧《唐书•律历志》,《大衍历》的主要科学成就,首先表现在对七曜不均匀运动的计算方面。一行通过实测发现,前人说太阳运动“于春分前一日最急,后一曰最舒;秋分前一日最舒,后一日最急。舒急同于二至,而中间一日平行”的结论是错误的。对此一行修正为“日南至,日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至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事实上,地球在近曰点运行最快,在远日点最慢,日南至接近近曰点,日北至接近远日点,所以一行的结论是正确
  的。为此,一行还在计算日行不均匀运动的数据时,发明了不等间距二次差内插公式,在数学上也较前人发展了一大步。
  其次,一行为改进预测日食时的计算方法,精心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地测量,在南达交州,北至铁勒的广阔地域内,分设了十二个观测点,测量二分二至时正午日影长度,北极高度。尔后,他根据不同地理纬度、不同季节的观测结果,改进了前人计算日食食限的计算公式,并将观测日月合朔时的周曰食差影响命名为“食差”,不但使日食计算的准确性提高了一大步,而且最早涉及到了日食全食带及食带以外见食不同的科学论断。
  在这次大地测量中,尤以开元十二年(724年)时,在河南白马、浚仪、扶沟、上蔡四个测量点得到的科学数据最为重要。当时他们在这四地分别测量夏至正午日影长度和北极高度后,又用绳子丈量了各测点之间的距离。经归算,从白马至上蔡为526,9里,曰影长相差2,1寸。一行在将这一数据与其他地方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后,计算出了南北每相距351,27里(约合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1度。这一结果与现代科学家们测定的南北距离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1度相比,虽有较大误差,却是世界上最早对子午线一度孤长的科学测量,也彻底纠正了此前一直沿袭《周髀》“日影千里,相差一寸”的错误说法。
  此外,为了更为科学的编修《大衍历》,一行还和梁令瓒等人一起,改进乃至创造了一些必备的天文仪器。其中,黄道游仪于开元十一年(723年)创制完成;水运浑天俯视仪则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多功能天文钟,不仅能够自动演示天象变化,还能自动报时。
  开元十五年(727年)九月,一行重病于长安华严寺时,唐玄宗特诏京城众高僧做大道场,为一行祈福。十月,一行抱病随唐玄宗游幸新丰时,怡然圆寂。唐玄宗为了永久纪念这位弘阐密宗,精通工巧的大学问僧,下诏追谥一行为“大慧禅师“,并亲撰碑铭,命朝廷自太子以下、京官九品以上者共送一行遗体于铜人原,为其举行盛况空前的官葬。另有说一行是在新丰辞告玄宗,前往嵩山礼拜其本师普寂后,圆寂于嵩山,归葬于铜人原的。

知识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宏观处着眼、微观处入手,通过历史分期、高僧生平、寺院兴废,简要叙述了邢台这一特定地域内的佛教文化发展状况。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可以使读者既直观、又理性地了解到邢台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人物

一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