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南山律宗慧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824
颗粒名称: 6、南山律宗慧頵
分类号: B949.9
页数: 4
页码: 8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胸睿智的邢台高僧南山律宗慧頵。
关键词: 佛教高僧 邢台 慧頵

内容

慧頵(569-643年),俗姓张,隋清河郡(治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西晋永嘉之乱时,其家侨迁建业(今南京),其父张正见,是南朝非常著名的诗人。慧頵天性淡雅,幼承家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而且与其父一样,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慧頵十五岁时,很想使他继承自己家世代为儒之业的张正见却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对佛教甚为信仰。于是,张正见便极力引导慧额专心习儒,并有意压制他的向佛之心。慧頵却言辞恳切的向其父表示,如果不让他出家为僧,他情愿一死了之。张正见无奈之下,只好暂时妥协,允许慧頵随自己学习道教典籍,修练导引养生之术,向他亲授三五秘要、符录真文,以及算、数、式、易、集、劾诸道术。慧頵在父亲的亲自教导下,很快便对这些所谓的道术了如指掌。与此同时,颇能触类旁通的慧頵还用心学习研究了《庄子》、《老子》、《三洞》、《三清》、《杨子》、《太玄》、《葛生内诀》等道教经典。但当慧頵研,习过的道教理论越来越多,并在崇尚自然,弦彩练形、以实践验证这些道术是否真能使自己羽化成仙时,发现其若响难追,并无实效。
  彷徨之中,慧頵又开始背着父亲,秘密研究《法华经》,并逐渐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向佛教。太建年间(569-582年),南陈宣帝敕准度僧时,慧頵背着家人参加了考试,合格后得到了朝廷颁发的度牒,落发为僧后奉命入住建业同泰寺。当他的父母得知这一结果时,为时已晚,诚所谓“即是官度,便即称庆,由附缁侣,禀听众经”,颇属无奈。
  开皇九年(589年),南陈被隋消灭,南北朝终被统一后,慧頵北渡长江,先后游学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华林(山名,在今江西奉新西南),虽然居无定所,仍然矢志求法。当时有一位解经师,是研究《成实论》的—代名匠。慧頵从其求学累年,颇得要领并对其理论做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成为名扬天下的成实师,颇得僧俗两界信众敬仰。
  开皇二十年(600年),慧頵被隋文帝敕召进京。当时,晋王杨广秉承隋文帝旨意,为了“破斥南北,禅义均弘”,打破南北朝佛教各有偏执的局面,在隋王朝政治统一的同时实现中国佛教的统一,正在长安曰严寺举行大法会。法会期间高僧云集,各抒已见,每天讲经五轮,方能休会。会上会下,众高僧之间的学术交流十分活跃。慧颔逢此盛会,方得大开眼界,广泛领略到流行于南北各地各个佛教学派的不同学说,并与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直接沟通,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从而使自己的佛学思想达到了一个全新境界。慧頵认为,自己此前信奉过的小乘诸经讲求心法、色法,主张“我空法有”,不过是漏文小道,并非佛教最上法;而能体现“双弘定慧”,“真如缘起”的大乘《法华》才是经中之王。为此他转奉以龙树菩萨为始祖的天台宗,精研《法华》、《通持》、《中百》、《般若》、《唯识》诸经,并与被中国佛教界尊为律宗四祖的法首及道岳等律学僧一起,深入研究律藏诸经,传法授戒,全力弘扬大乘佛法和律藏。被中国佛教界尊为律宗五祖兼南山律宗始祖的道宣,就是在此时拜在慧頵和法首座下,执弟子礼的。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灭隋创建大唐王朝后,他的姐姐桂阳长公主在长安创建崇义寺,因久仰慧頵为戒律典范、众望所归而请其担任住持。而与慧頵同时被称为律宗大师的玄琬也对慧頵非常尊重,经常邀请慧頵共研律藏,交流心得。由于他们的互相推重,才使长安僧俗两界信众恭请慧頵主持出罪受戒之法事者接二连三,日无虚席。
  贞观十一年(637年)七月。慧頵因患风疾在长安崇义寺圆寂,享年七十四岁。其弟子在长安高阳原之西凿穴将其安葬后,又于南山丰德寺东岩为其开凿佛龛追福,并镌铭表德,以示纪念。道宣则在《续高僧传》中为其恩师慧頵作传后,无限怀念、无比感慨地说:“我奉侍恩师学习佛法的时间,超过了二十四年。恩师的慈善温良和诲人不倦,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刚受具足戒时,性喜禅定并就此向恩师请教。恩师告诉我,戒净定明,却不是僧人的第一功课。僧人首先应该学律、懂律、守律,然后才能向更高的境界修行。为此,我从恩师专心研习律藏长达十余年。贞观初年(627年),我为了增进见闻,决心游学天下,去向恩师辞别时,恩师还曾对我进行过淳淳勉戒。没想到十年后我再回长安,恩师已经圆寂。这太令人伤心了!”
  慧頵所以要教导道宣首先学律,是因为律作为三藏之一,位居戒、定、慧三学之首。但南北朝以前的中国佛教界只有律学,尚无律宗。所以,中国佛教的律宗谱系虽然自慧光而下,排到道宣已是第五代,而其实际创始人却是道宣。道宣的律学则直承慧頵和智首。道宣认为,在佛教的各种律本中,《四分律》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为此他曾潜心著述出了《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钞》,《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等专著。其中,第一、二种分别著述、印行于贞观元年和二年,其时道宣尚在慧頵、智首座下研习律学;道宣的其他三部四分律专著及其《续高僧传》、《广弘明集》等著作则完成于他辞别慧頵之后。但我们通过他为慧頵作传时所记录的史实,和他所表达出的对慧頵的深切怀念,既可以肯定慧頵律学修养的高深,亦可以肯定慧頵对道宣的培养之功。智首作为道宣的律学师,可以被其后学追尊为律宗四祖;慧頵作为道宣的律学师,同样应在律宗的发展史中具有相当重要之地位。道宣说:“弟子事师,……敬仰待接。如臣之事君父。”道宣晚年栖隐于终南山寺,其所创宗派因被称为南山宗。而慧頵的弟子们所以要在南山丰德寺东岩为其凿龛追福,镌铭表德,或许正是为了纪念他对南山宗的跸路蓝缕之功。

知识出处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佛源僧脉第一流——邢台佛教文化》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宏观处着眼、微观处入手,通过历史分期、高僧生平、寺院兴废,简要叙述了邢台这一特定地域内的佛教文化发展状况。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可以使读者既直观、又理性地了解到邢台佛教文化的精华所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人物

慧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