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运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明的见证——邢台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799
颗粒名称: 2、大运河
分类号: K928.42
页数: 3
页码: 9-11
摘要: 大运河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凝结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邢台境内的大运河河道有两条。其一为隋朝永济渠的一部分,其二即为现存之卫运河。
关键词: 邢台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

内容

大运河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凝结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邢台为今运河沿线33城市之一,大运河邢台段流经临西、清河两县,自临西县尖冢镇流入,沿临西、清河两县边界北去,在清河渡口驿出境,是冀鲁两省的边境河流,流域面积69.7平方公里,全长58.1公里,其中,临西县境内长39.20公里,清河县境内长18.9公里,当地至今还流传“运河之水天上来,五十八里过邢台”的说法。
  邢台境内的大运河河道有两条。其一为隋朝永济渠的一部分,此河大岭口烽火台道隋唐两代称永济渠,宋代称御河,金朝宣宗年间,永济渠故道湮废。元世祖至元26年春天开凿会通河,运河水流入会通河,永济渠彻底废弃。它是今邢台境内历史最为悠久、流域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条河流。历史上,隋炀帝南巡北往,曾几度过永济渠。据传,炀帝有一次过永济渠,他的一个妃子死于临清尖冢(今临西县境内)码头,并葬于尖冢。后来,众妃子曾来此致祭。此河道今已湮没不存。
  其二即为现存之卫运河,由元朝时运河改道而成。元世祖至元26年春天开凿会通河,运河水流入会通河,临清到四女寺成为大运河的一段。清康熙47年(公元1708年)整个漳河水流入卫河,路线由临西县尖冢入境东流,折北上出境,流入清河县,自清河东部边境向北穿过,形成今天的卫运河,但卫运河正式得名却是在民国以后。
  明清以来,卫运河是南北运输的主要通道,一年四季帆樯林立,舟楫往来,大批的煤炭、木材、粮食及各生活用品在此通过,本地烧制的优质砖在这里装船,运至北京,用以修建皇宫和寝陵。同时临清代清河而兴,临清码头在两朝名动天下。今临西县即为1965年以运河以西临清五区析出而立。
  历史上,古运河曾经造福了邢台沿河流域的人民,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运输、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并产生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运河文化。
  受运河文化影响,沿运河两岸的人民颇有商业头脑。沿卫运河两岸的清河、临西二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清河县拥有全国最大羊绒集散加工市场,羊绒产业饮誉海外。临西县则是全国知名的轴承之乡。
  大运河邢台段拥有较为完整的河道、堤防,沿线有丰富的遗址、墓葬等文物遗迹,文化内涵比较丰富。仅在清河渡口驿至油坊段就发现大运河寺庙遗址、古村落遗址、古驿站、沉船遗址等7处。在临西县境内则有汉代皇家墓地等。另外,大运河邢台段还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两岸居民的民俗、民风及生活面貌,比如位于清河县的油坊码头,保存得比较完整,能清楚地反映清代码头的状况。据专家学者考察分析,由于南方大运河一直在发挥水运功能,使用过程中不断拓宽和改变河道,导致失去原貌,北京大运河则由于装饰过度同样失去原来的风貌,只有大运河河北段仍然保持历史和文化的原真信息,而邢台段尤为突出,弥足珍贵。由于盗掘及村民取土,河道及遗址和墓群已经千疮百孔,面临着毁灭的危险。
  自国家组织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作为运河沿线33个联盟城市之一,邢台市积极行动,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依法科学编制了《中国大运河邢台市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经河北省文物局审批,2009年底邢台市人民政府公布,本着“保护为主”的原则,适度合理开发大运河,建设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带。目前正在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恢复大运河昔日的光彩。

知识出处

文明的见证——邢台名胜古迹

《文明的见证——邢台名胜古迹》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华北大平原的西部,辖21个县市区。 东西长约185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邢台是座历史古城,古代先贤辛勤劳作,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存, 如同一颗颗灿烂的明珠,点缀在邢台大地上。截至目前,我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35处,还有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1674处文物点,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邢台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代名相宋璟、魏征政绩卓著,有口皆碑。政治家、科学家僧一行、刘秉忠、郭守敬成就撼天动地,名震寰宇。古城邢台,历史悠久,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动土就有文物,名不虚传。在这众多的邢台历史文物资源中,择其优者,整理成文,配以图片,奉献给关爱邢台历史文化的人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