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785
颗粒名称: 写在最后
分类号: K922.2
页数: 2
页码: 200-201
摘要:
关键词: 邢台市 英谈 文选

内容

这一次去英谈也不知是第多少次了,但还是清楚的记得那第一次看到英谈时的心情,让我回到了一个历史时代,让我一眼爱上她。
  感谢英谈,让心境回到了纯朴。当第一次进入东寨门时,就被一种沧桑而震憾,在心灵深处久久回荡着。券洞下那扇古老的木门,直通到村寨中那条用自然石铺砌成的石头路,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磨练了多少人的奋斗意志。
  有一次,我看到贵和堂石楼上那一洞洞窗户,仿佛站着一个历史老人,在那里望着,也好像对进来的我招手,轻轻地告诉我,来吧,触摸我吧,听我诉说古寨走过的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三番五次地来,反反复复地看,不停地回望,在四堂后人的陪伴下,听他们讲“老人家”的故事,路虎林、路造臣、路忠林、路书玲、路纪月、路召健——还有在古寨居住的张三,深夜里他们和我一起畅谈,一同回顾路家的“路”,说路家的事,流路家的泪,畅谈英谈的明天。
  感谢英谈,从自然中得到真趣。从路罗川到英谈沟,从北乜到南山,清晨的轿架山,晚风中的老菜树,有许多的朋友和我一道游英谈;记得是2005年春节后的一天,民革李晓英主委一个电话把管剑刚和我叫到了省城,与郑一民先生一起谈英谈。我们从郑先生的眼里,能看出他对英谈的深爱。后来已经古稀之年的邢台历史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我的老师翁振军,还有管剑刚、张辉银,我们住在了“龟背石”路家小院,那几日里,直到深夜还有来来往往的村民,与我们在一起座谈。有一个早上,当我从雾子垴岭下来时,翁先生也来到山下,从他脸上看到了发自内心的欢笑,笑得是那样自然,笑声中使我明白了和谐的真谛。
  感谢英谈,机缘结识了良友。朋友们都说我了解英谈,所以就常常陪着他们来到深山,听我说英谈。记得有一个傍晚,我们来到古寨时,天阴沉沉的正下着小雨,石街石巷被冲刷干净。子夜时我起来了,院子里一片寂静,听不到一丝虫鸣,天空上挂着一轮明月,格外皎洁,透亮。这迷人的月光我不愿独享,便回屋唤醒同来的诗人古柳和朋友黄俊里,还神经质般地突发奇想,欲唤醒路虎林,并让他通过广播叫醒全村的村民,来共赏这轮镶在英谈上空的月亮。
  也是那一天,靳闻章先生对我说:谢谢你,送给了我的英谈。从此后英谈就成了每一个人的,我的英谈,你的英谈,他的英谈,男人的英谈,女人的英谈,自然造化的英谈,也是大地母亲的英谈。
  感谢英谈,在很多老师和先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河北省建设厅的赵勇先生,河北文物局的郭建勇先生、古建专家王福山先生,清华大学楼庆西先生、古村落专家张安蒙女士、诗人祁胜勇先生。
  感谢英谈,使我能有机会执笔写下历史,从建筑、风俗、自然之间体会和谐。特别感谢路洪昌部长对本书的指导,在每一次上山时,冀胜利同志都提供了许多便利,同时感谢邢台市、县宣传部在此期间给予我的大力支持。
  英谈的历史有多厚,不知道。但每次到了英谈都能从石缝里抠出些文字来。感谢路忠林、路书玲两位老哥老弟,陪我走完“上五下七”的骡马古道,一同看路家戏楼、看路家老宅、看路家老案,在大山里一同看路家的“风水”,在丛草中寻找路家的灵魂。
  最后还要谢谢我的妻子,每当面对白纸时甩给她的一句话是“我是臭狗屎,别理我”。人家知趣走进另一间房里,给我一个安静的写作空间,自己去默默地承受着家务。
  夜已经很深了,外面的雨还在下,书稿也要交了,这时才感觉有些累,躺在床上却不能入寐,就用笔记录下来这段心情。
  是为后记。
  2009年5月9日凌晨二时于英谈画家基地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