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的英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780
颗粒名称: 4、我的英谈
分类号: K292.2
页数: 2
页码: 189-190
摘要: 朋友在电话里跟我说英谈,滔滔不尽。我说,你看了说给了我,也就等于我看了。于是决定到邢台去看英谈。英谈是一个蕞尔小村,在太行深处,已经有六百年历史。房子是老的,街道是老的,石板路是老的,水井是老的,且还有城堡似的寨墙,也是老的,最近一次修,也是在清朝咸丰年间。小院与小院是整齐地摞在一起的,房子摞在一起,院子也不在一个层次上,有朝前的有朝后的,都是因为有山作势才可成为这样,可是,有山作势的并不独英谈,独英谈人有这样的奇思妙想。一点一滴,无不浸透着英谈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关键词: 邢台市 英谈村 文选

内容

朋友在电话里跟我说英谈,滔滔不尽。我说,你看了说给了我,也就等于我看了。他说:虽然说给了你,却代替不了你,英谈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谁看了是谁的。”于是决定到邢台去看英谈。
  英谈是一个蕞尔小村,在太行深处,已经有六百年历史。六百年历史不算什么,关键是他把这六百年保留下好多。房子是老的,街道是老的,石板路是老的,水井是老的,且还有城堡似的寨墙,也是老的,最近一次修,也是在清朝咸丰年间。房子是石头砌的,砌在石头上,依山就势,相傍相扶。小院与小院是整齐地摞在一起的,房子摞在一起,院子也不在一个层次上,有朝前的有朝后的,都是因为有山作势才可成为这样,可是,有山作势的并不独英谈,独英谈人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寨墙围起了一个石头的世界,想那人心也是石头的,朴厚而结实。走进一家又一家的门,看到的是一张张憨憨的笑脸。他们家里的所有也都像他们的心那样,没有遮拦,随便你怎么看。看石屋结构的奇特,看各式各样的几乎没有重样儿的窗棂,看被石屋遮蔽着的千年水井……一点一滴,无不浸透着英谈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你会惊叹,这是一个在我们视野中已经消失多年的所在,澹定安详,自得自足,任它日出日落,月缺月圆,寨门一关,这里便是世界的全部。
  村子是有来历的,明永乐二年一路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移至此,因此英谈人只有几户人家不姓路。老路家因经商而成大家业,繁衍的结果是分为了三支,这三支又分设四堂:德和堂、中和堂、汝霖堂、贵和堂。据说这四个堂口当时为顺德府首富,土地遍及冀晋五县。传说中的财主为清代的路老海,这位爷富而不骄,战乱之时常舍粥饭救济难民。遇到国家有难,更是不惜钱财。至今门楣上还挂着府衙赠送的匾额,不过匾额上的“慷慨解囊”已经改为“为民立功”,此是八路军为了赠给抗战有功人员临时动念,旧匾新用。
  在一家院子里,看到彭德怀、邓小平和刘伯承住的屋子。还在一家院子里看到鹿钟麟的故居。这位进入皇宫逼清朝末代皇帝逊位的国民党大员,据说当了河北省主席之后却怕犯地名。也难怪,涿鹿、钜鹿、束鹿、获鹿,似乎专为吓唬鹿某而设,因此他躲在太行山深处不敢下来。一直不知道他在太行山哪个角落,原来他在这里!他也真会找地方,“鹿”在“营盘”,那真是万无一失。
  匆匆来去,总算是看了英谈。但这样看英谈很有可能错会了英谈的本意。在街上看到一个北京来的画家,他说他在英谈已经待了两年。待了两年的结果是他不想走了。他真是看进去了,英谈已经是他的。
  看过英谈,朋友问我感受。我说:不来英谈是错,来了英谈更是错。他问错在哪里。我说:真的不该招惹它,一旦被它缠上,多年挣脱不开。朋友说:你已经有了你自己的英谈。
  (靳闻章)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

相关人物

靳闻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