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丫环“铜块”换绒线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759
颗粒名称: 14、丫环“铜块”换绒线故事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159-160
摘要: 路家的德和堂很富有,富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有这么一件事就发现在德和堂里。这小丫头转身正要取钱,便看见了平日里放在窗台下的一块“黄铜块儿”,丫头心想,这块废铜也值些银两,平日里拿它无用,摆着也是摆着,不如拿这个废铜当钱用,换些绒线。就这样小丫环也没去拿银子,就拿了这个铜块到门外叫住了货郎。货郎看了看,好吧,货郎接过铜块儿。可小姐却不知丫环是拿了那“黄铜块”去换来的。小货郎答应,便走出了铜匠铺子。小货郎拿回金砖就回了家。这便是那路家后人传颂的《丫环“铜块”换绒线,小货郎摇身一变买良田》的故事。可见当年路家德和堂的富裕。
关键词: 邢台市 英谈 铜块 传说

内容

路家的德和堂很富有,富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有这么一件事就发现在德和堂里。
  德和堂有个三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女儿大家都叫她三小姐,长得也很好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且手中的针线活特别的好,经常在自己房间里绣花。一日村里来了个货郎,三小姐就叫丫环拿些钱两去买些绒线来。绒线是当时富贵人家小姐用做绣花用的。这小丫头转身正要取钱,便看见了平日里放在窗台下的一块“黄铜块儿”,丫头心想,这块废铜也值些银两,平日里拿它无用,摆着也是摆着,不如拿这个废铜当钱用,换些绒线。就这样小丫环也没去拿银子,就拿了这个铜块到门外叫住了货郎。她跟货郎一说:“你看这黄铜块子能值几个钱?换几缕你的绒线。”货郎看了看,好吧,货郎接过铜块儿。丫环拿了几缕绒线,货郎越看这块铜越是喜欢,:“再多换给你几缕。”丫环高兴,就又拿了一些,拿着绒线给三小姐看,小姐也很满意。可小姐却不知丫环是拿了那“黄铜块”去换来的。
  货郎拿着黄铜块儿,心想这块铜要是做成秤碇,我以后卖货就用这铜秤碇来称量,不比自己这烂铁坨高级,自然就会高人一等,叫买主看了,也更愿意买我的货了,别人也不会小瞧我这货郎了。
  于是货郎拿着这块儿“黄铜”就来到了铜匠铺子,将铜块拿给铁匠:“我想用它做个秤碇。”老铜匠拿起这“黄铜块儿”,掂了一据,眼珠一转:“今天我手头活多,你看这一地都是没完的,你明天来取吧。”小货郎答应,便走出了铜匠铺子。当小货郎绕过铜匠铺子正门正要往街上回家时,正巧到了铜匠铺子窗户前,突然听见里边老铜匠的声音:“老太婆,刚才,那傻小子拿了这个来叫我做个黄铜秤碇,嘿嘿!这傻小子没见过世面,把这金砖当黄铜了……”小货郎全都听在耳里,记在心上。赶忙返回铜匠铺子,一进门就吓了老铜匠一跳,老铜匠也傻了眼,手里拿着那块金砖,看着小货郎发不出声。小货郎拿回金砖就回了家。
  小货郎后来将这块金砖换成了白银,用这笔银子在顺德府买下了一片上好的良田。慢慢的又开起了店铺,此后就再也不用挑着货走街串巷了,而是做起了大财主。
  这便是那路家后人传颂的《丫环“铜块”换绒线,小货郎摇身一变买良田》的故事。可见当年路家德和堂的富裕。
  (路忠林口述,流传于英谈一带)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

相关人物

路忠林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