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英谈路姓迁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750
颗粒名称: 5、英谈路姓迁移
分类号: K295.7
页数: 4
页码: 142-144
摘要: 关于英谈古寨的始建有多个说法,一说是在唐代末期,黄巢领导起义时在这里建有营盘,后世人居住下来成为村落,营盘在当地人慢慢读成了英谈。另一说是英谈是从山西迁过来的,这个时间即大家通常所说的燕王扫北,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变”。再者就是村前的地名碑所说,这个碑是当时地名普查后,由当地政府立的。明代初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燕王扫北,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为了养息生民,明政府就从人口密集的山西迁往各地,并在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发给凭照川资奉旨迁徙。这支路姓的分支在清乾隆五十六年迁到邢台市区的路家园村。
关键词: 邢台市 英谈 家族 路氏 迁移

内容

关于英谈古寨的始建有多个说法,一说是在唐代末期,黄巢领导起义时在这里建有营盘,后世人居住下来成为村落,营盘在当地人慢慢读成了英谈。另一说是英谈是从山西迁过来的,这个时间即大家通常所说的燕王扫北,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变”。再者就是村前的地名碑所说,这个碑是当时地名普查后,由当地政府立的。
  明代初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燕王扫北,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北方大地人烟荒芜,十室九空。为了养息生民,明政府就从人口密集的山西迁往各地,并在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发给凭照川资奉旨迁徙。根据地名资料,邢台及冀南一带的村庄人口多是那个时期迁来的,英谈也不例外。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燕王扫北多在平原地区,从邢台与冀南一带的战争史分析,太行山区相对比平原区安全,为此我们认为太行山区有一部分村庄从平原到山区是因为战争原因避乱迁移。
  通过有关地名资料可以知道,邢台的路姓共有三支,一支在邢台县宋家庄的路家庄,这支路姓在宋家庄西的沙角建村居住。
  第二支在邢台市的东由留村,《邢台市地名志》东由留辞条记载:“靖难之变,山西洪洞县移民奉诏迁此,分居东、西两地,即有东由留和西由留。据今存东由留村西北角果园内路氏始祖路伯通碑文载:‘始祖生于山西洪洞县,明永乐二年奉诏迁于邢邑由留’”。这支路姓的分支在清乾隆五十六年迁到邢台市区的路家园村。《邢台市地名志》: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路姓从东由留村迁来,以种田为主,并就禾场居住,称南场。又有河北、河南十八县他姓迁入,形成村庄,因路姓为先,且人丁兴旺,故取名路家园。
  东由留路姓后来发展很快,后代有迁到南和、沙河、沧州、天津及南方等地。
  第三支,也就是英谈路姓一支,也据《邢台县地名志》记载:“明朝中朝路姓从本县小路村迁来,占产立庄,起初村名为营盘,后来演为英谈”。在小路村辞条中,《邢台县地名志》是这样说的:“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路姓数户,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建有两村。均以姓氏命村名为路村。日后年长,为区别二村,以大小为冠,西边村小为小路村,东边村大为大路村。”据英谈古寨路风丽老人回忆说:“路姓到路万富老爷家庭发达后才立家族案。我小时候看过老案,案上写着老前辈老爷叫路通,往下是路达,再往下是路守信、路守荣,再往下是路子强,再往下就是路万富,从万字开始排辈为:万、发、全、延、世、风、纪、召、大、宗,因子孙延续这些字已占满,又选十辈为:道、德、心、勇、利、福、禄、天、光、宏”。
  在白岸的路家还保存着路家老案,第一代祖为路州,二世路子强,三世为路守祥,四世为路通和路达,五世为路万富、路万福、路万安、路万魁。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路万富开始立祖,有“万发全延世,风纪召大宗。”后来十个字辈用完了,又增了“道德心勇利,福禄天光宏。”十个字辈。自路万富立祖至今,现在已经传至“德”字辈,共传十二辈。
  路罗杨庄有一观音殿,保存有乾隆十六年的碑记,上有“后英滩、东庄,路子口、路子营、路守文、路通、路达”等人的捐资记录。
  英谈路姓与邢台市的东由留村路伯通有什么关联?从地名碑记载看,英谈建于明中朝,与邢台路姓的迁徙时间并不矛盾。在八十年代后期,邢台市羊范乡小路村的乡亲来到英谈,看到英谈的家谱后说,英谈的路姓与小路村的路姓为一支。也有学者指出,小路村路姓为明代初期从邢台东由留村迁出。
  明代永乐年间,路姓最早迁至邢台市区的东由留村,后来路姓的家族逐渐发展起来,也就逐步开始外迁。具体的说,邢台的路姓有一个西迁问题,也就是路姓从明初靖难时迁到了东由留村,再迁到小路村,再迁到英谈,或从东由留村直接迁移到英谈古寨。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