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与路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746
颗粒名称: 1、建筑与路姓
分类号: K295.7
页数: 2
页码: 135-136
摘要: 从英谈村的路姓和四堂情况可以知道,英谈村是一个血缘村,由—个姓氏组成,这也应了《阳宅十书》中所说“十家八家同一聚,同出同门同一处”的说法,后来是因为路氏同宗人多了,家族逐渐分成了若干支,也就是英谈路姓的四堂,虽然分成了四堂,但还是一个路姓、一个血缘关系。走进山寨,所有的房屋都是两三层红石楼房,层层叠叠,参差错落。由于血缘关系,也影响到村落的整体布局。英谈村的建筑以堂口分组,有德和堂建筑群、汝霖堂建筑群、贵和堂建筑群、中和堂建筑群。最后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村落布局,时间很可能在清代的中后期,也就是咸丰年间。
关键词: 邢台市 英谈 路氏

内容

从英谈村的路姓和四堂情况可以知道,英谈村是一个血缘村,由—个姓氏组成,这也应了《阳宅十书》中所说“十家八家同一聚,同出同门同一处”的说法,后来是因为路氏同宗人多了,家族逐渐分成了若干支,也就是英谈路姓的四堂,虽然分成了四堂,但还是一个路姓、一个血缘关系。
  走进山寨,所有的房屋都是两三层红石楼房,层层叠叠,参差错落。房前屋后,树影离离,绿荫婆娑,整个村落像挂在山坡上的一幅国画。
  从建筑学的角度看,村落的建筑形状本身是—个很复杂的建筑群体,特别是英谈村所处这样复杂的山地环境,村落营建时需要精心的考虑。以现在英谈村贵和堂老院为基点,村址位置如果偏南则可能受到山洪的破坏,如果再向上,建在北侧高坡上,虽然可以避免丰水期从山上下来的洪水侵害,但可供于建设的用地,因地势陡峭空间显得更加狭小,特别是村子背后有高高的山崖,对村庄形成了压迫之势,从心理上难以得到安全感。从对英谈村建村环境调查可以知道,英谈最初建庄时,就选择了座后沟的北侧,位置定在座后沟的上游,面朝南山的山脉,占据了北崖山坡上的最佳位置,这一点可以在考察小石楼和贵和堂老院位置时得到充分的证明。村内最古老的小石楼也是在座后沟的北侧,这个小石楼的墙体全是用小石块砌成,是英谈村的祖居之地,也是英谈村最古老的建筑物。
  由于血缘关系,也影响到村落的整体布局。英谈村的建筑以堂口分组,有德和堂建筑群、汝霖堂建筑群、贵和堂建筑群、中和堂建筑群。建筑群本身是组团式营建,而这些建筑群与建筑群相联基本呈带状发展,英谈的房子早期也多建于沟的北岸,后来由于可利用的建设面积越来越少,中和堂在沟上起拱券平整地势建设了桥上房,贵和堂在贵和桥上面建起了桥上院,从此,座后沟的南岸建筑也慢慢的多了起来。最后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村落布局,时间很可能在清代的中后期,也就是咸丰年间。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

相关地名

英谈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