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四堂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705
颗粒名称: 6、四堂建筑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5
页码: 96-100
摘要: 路姓自迁至英谈落户后,路氏家族经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根据调查,全村路姓分为前股、后股和东庄股。最大的一支为前股,也就是路万富一支。前股又分为三股,三股设立的时间为清嘉庆十五年。三股分立后分别立了自己的堂号,也就是德和堂、汝霖堂。贵和堂,后来德和堂又从中分出一个中和堂,这就是现在英谈所说的四堂。英谈的房子是以四堂建筑为基础的,这四堂为德和堂、汝霖堂、贵和堂、中和堂。中和堂的正房大院又称为桥院。
关键词: 邢台市 英谈 路氏家族 民居

内容

路姓自迁至英谈落户后,路氏家族经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路氏家族鼎盛时期,是“家里人口兴旺,家有骡马成群,牛羊满圈,有吃有穿有钱花。传说:家有土地和大小商号,分布在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各县,号称家有‘双千顷土地,商号遍布三省’,从家出门不吃他人饭、不住他人店”。(参考路风丽《我的老家回忆录》一文)根据调查,全村路姓分为前股、后股和东庄股。最大的一支为前股,也就是路万富一支。前股又分为三股,三股设立的时间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三股分立后分别立了自己的堂号,也就是德和堂、汝霖堂。贵和堂,后来德和堂又从中分出一个中和堂,这就是现在英谈所说的四堂。
  英谈的房子是以四堂建筑为基础的,这四堂为德和堂、汝霖堂、贵和堂、中和堂。
  德和堂是路万富为自己的长子立的堂口,分堂口时间为清嘉庆年间,第一代为路法贤。德和堂继承了路万富的商贸经营,以“诚信为本,以德为重”为祖训。德和堂的生意遍及山西的太古、榆次、和顺等地,商铺大小30余处。为什么叫德和堂?《周易》中说:“君子进德修业。”在我国古代社会里,人们以“德”为核心,“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的“操守”和“品行”。中心的意思,就是要遵从圣人所说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同时以德行去建立功业。修德必“和”,和,就是平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些关于“和”的词语,德和堂的本义也就是修德和合,以德为和,建德修业的意思。当年,路万富希望长子路法贤,能够以传统的德行给家族带来平和,使整个家族和兄弟们,和谐相处以建德修业,不希望家族出现不团结。
  在德和堂门楼外,在自然山体上修建一条通往中心街的红石栅栏路。
  德和堂的红石栅栏,古朴大方很有特色。用红石岩作立柱,两侧开槽,并将红石板牢牢固定在中间。每一个立柱的上面有一个圆窝坑,节日时,倒上麻油点燃用于照明。同样的红石栅栏,在贵和堂老院东出口也有一处。德和堂有两处院落,有房59间。
  汝霖堂汝霖堂的正房大院位于贵和堂东门的对面,有8处院落,共140多间,基本上都位于英谈村街的北侧。汝霖堂的主人是路万富的二儿子——路法圣。
  汝霖堂正房大院有“为民立功”木匾。据村内老人讲,此匾为清代遗物,是汝霖堂的堂主路全兴救助林县灾民后,灾民为了感谢路老爷的大恩为英谈修建了寨墙,因此惹上了一场官司。后来顺德府调查后,得知了事情的真象,还赠送了题为“康慨济民”大匾。道光年间,汝霖堂的第三代传人路延赢,捐资为顺德府修建北城墙和城门。在抗日战争时,村中的抗日英雄立了功,为了表彰英雄,村里的百姓就把“康慨济民”古匾的原字去掉,换成了“为民立功”。
  汝霖堂的东面是德和堂,三个堂的建筑都是有一条北向的街巷相隔。特别是在汝霖堂与德和堂之间由于两座建筑距离很近,形成了一个石梯巷峡谷,很为险胜不可不看。
  贵和堂共有10处院落,有房220间,集中分布在英谈村中心街的北侧,村子的东部和中部。贵和堂的建筑在四堂中规模最大,房屋间数最多,建筑等级最高。
  贵和堂的中部有一处院落,被称为贵和堂老院,当地有人也称为地主院。这个院子正位于英谈村的中央位置,院落前有一个很大的广场,由于座后沟从广场中间穿过,为此就在沟上修建石拱券,将沟两侧的场地连在一起,这样使原来窄小的地方一下子开阔起来,形成了贵和堂老院前的广场。
  贵和堂的正房大院,在依山体台地上营建,这样使同样的两层楼房,正房高于了配房。院子的东侧与西侧留有两个万字拐头门。当地有这样的说法:缺角建筑富贵多,多角建筑实难得,古石栏杆石柱灯,有钱难买东南缺。
  老院由40间房子组成,多为二层,局部为三层,面北朝南,在东南向设有一门并有红石栏板护栏,另在西侧设有南门楼。老院正房为两层建筑,正房楼下5间,楼上5间,第二层上有格子门,门前有通廊,在二层小楼上可以俯看南山全景,一望满目青山,视野开阔。近处有缓缓的山路和南河沟的小河流水,用风水家的话说,这样的环境,代表着有利名望、进升及财运。
  而一楼的廓檐下有11组花拱,花拱尤如龙形,这应和了风水中的“龙头向出,以增旺势”。
  中和堂位于贵和堂与汝霖堂的对面,在英谈村中街的南侧。中和堂的正房建在泄洪沟(座后沟)的上面,用石料起券成桥,桥下可以过水,桥上用于建房。中和堂的正房大院又称为桥院。中和堂正房大院为一个两进式院落,临街所建的房子中间的一间用作通道,并在房子的南侧用两要立柱起构架,形成一个开间,中间有门板。当有尊贵客人来时,或者家里有大事时中门才开启,平时关闭成为轴线上的一道影壁。中和堂的排水是预先设计好的,在院内为暗排,出院为明流,极为讲究。中和堂正房大院东侧过桥有一所院落,从遗留下来的痕迹来分析,在过桥的入口处有一个门楼,从门楼入内可以通往堂后的大院。中和堂有5座院落,有房97间。这5座院落基本上连在一起。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