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特色民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703
颗粒名称: 5、特色民居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5
页码: 91-95
摘要: 英谈古寨的民居,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太行山的风格,也是太行山里特有的建筑。首先从建筑选材上说,英谈地处大山深处,无法取土烧砖,只能就地取材,用石头作建筑材料。特别是雨过天晴后,远远望去一片赤红,所以,有人说英谈是“红英谈”。英谈古寨共有67座院落,这些院落分布在村中的座后沟两侧,以堂口分组,每组之间以街巷分割,院落与院落用巷隔开,街巷院落之间用道路相连。在这些建筑里,以贵和堂老院为基点,沿河沟分布,随坡就势,高低错落。这座建筑共两组,一组为两进式院落,入口处建有四扇屏门楼,向后轴线上有通道进入第二进院落。
关键词: 邢台市 英谈 民居

内容

英谈古寨的民居,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太行山的风格,也是太行山里特有的建筑。
  首先从建筑选材上说,英谈地处大山深处,无法取土烧砖,只能就地取材,用石头作建筑材料。英谈的石头是红色的,村中所用的石头基本上全是这种红色的石头。特别是雨过天晴后,远远望去一片赤红,所以,有人说英谈是“红英谈”。
  英谈古寨共有67座院落,这些院落分布在村中的座后沟两侧,以堂口分组,每组之间以街巷分割,院落与院落用巷隔开,街巷院落之间用道路相连。在这些建筑里,以贵和堂老院为基点,沿河沟分布,随坡就势,高低错落。
  具体到每一个院落,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贵和堂东院以高大、古朴著称,院里院外有两个泉眼,门前一线泉,门里一滴泉。德和堂正房大院以繁多的窗棂为特点。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窗棂纹样。
  在汝霖堂正房大院有一块天然的石头,正房就座在这块石头上。院里的建筑有意识设计成梯形,面南的房子两层,两侧的厢房也为两层,正房高大建在一步台阶之上,虽然同为二层,高出两侧许多。居二楼向南远眺,南山风景一收眼底。
  汝霖堂大院的正房东侧,在过道内有—个石楼梯,可以通往二楼。据村民介绍,二楼是汝霖堂的一座银库。正冲石梯有一后门,可见一座窑洞式建筑,这就是三节楼,这座建筑在营建之初时墙体就外凸了,被迫放弃。后来村民说,“英谈三大愁,汝霖堂的三节楼”。
  在三节楼上还有一座汝霖堂大院,在大院西二楼的屋顶上,有“大清同治拾年路全诗、延赢、延格、世昌修”墨书题记。由此可知,这座院子修建年代为1871年,距今已经有138年的历史了。
  位于汝霖堂的对面,是中和堂的建筑,中和堂建筑是英谈古寨中规中矩的两进四合院。这座建筑共两组,一组为两进式院落,入口处建有四扇屏门楼,向后轴线上有通道进入第二进院落。正房为两层楼房,门口错开轴线的门洞,正房中心向东偏移,大门与对面的厢房门相对,大门内置家门和风门,门前出木檐门楼。东西厢房为一层,东房门口有大头宝瓶梨树。
  中和堂大院又称桥院,是因在中和堂下正是村子中心东西流过的座后沟,是经过拱券整理出来的空间建设的一座院落。在中和堂院落的东侧有一宽巷,直通后面的另外一座大院,这也是中和堂的院子。在这座院子的东侧有一个公共场地,对面是村民所说的杨树坑。
  贵和堂老院,在汝霖堂西侧,为什么叫老院,是因为在嘉庆分单上就称为老院了。这座院落为一座两层建筑,东面和西南各设有一个卍字门。从南门进入贵和堂首先看到一个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有精美的木雕,雕有葡萄荷花等吉祥花草,进入大门后右拐见有四扇屏门楼。贵和堂老院的正房有11组花拱,屋内置木质的楼梯,二楼有廊,置14扇格扇门。
  英谈古寨的民居建筑,梁架结构基本上沿用中国传统民居的结构。在建筑时一般先起台基,在台基上举架起屋,梁架采用了一梁五檩式。柱下有柱础,柱础的样式也较为简单,有石鼓和石柱两式。民居所有的建筑全部采用的是石头,特别是顶部的处理也是用当地生产的红石板材,替代了平原地区的灰瓦和板瓦。
  此外在一些建筑的房角处还有镇宅兽,有的砌在墙内,有的放置在屋顶的一侧,这种做法与当地的风水和民俗有关。
  英谈古寨的民居虽然全为石头建筑,但这些建筑从整体上工艺比较讲究。无论是石墙、石壁、石拱、石券,大都在古朴中见雅致,粗犷中见细腻,这些石砌建筑的工艺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砖作工艺,比如石楼的角线垂直如线,券顶式窗口及石桥的券法都是十分的精湛。
  在建筑房屋时,因为选址处于山区,英谈人特别注意村内及院落的排水问题,除在一个小山沟上起拱外,而特别利用拱桥扩大了建筑空间,所以许多房子是跨涧而建的,有的地方为了防止洪水冲毁房舍,房基础深达数丈,相当坚固。
  因此,在英谈可以看到很多桥上房、桥上院。而在院落的建设时,采用了院内暗排,院外明排的排水系统,保持了院内的干净整洁。为了保证村子的吃水,在建设时村子的建筑利用山泉水,建设了许多井屋,这样有效的保障了吃水的卫生。
  除此之外,英谈古寨的建筑还有以下几个特点:—、红石建筑,无论是墙体还是屋顶全部是用红石建成。
  二、在英谈古寨找不到瓦房,所有的房子都是用英谈盛产的红石板作屋顶,梁架以人字形起脊,顶部较为平缓。
  三、正房为多层建筑,配房为单层建筑或两层建筑,底层多为窑洞式建筑。
  四、巧妙利用地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房屋的布局,利用地势决定房屋的朝向,使正宅大院和倒座房屋结合起来,用街巷进行连接而形成特色。
  英谈的建筑最为突出的是古朴和实用,最为讲究的是窗棂艺术。虽然说英谈与山西进行经商交往,除了借鉴了山西的窑洞文化,更多的是继承了中原的古老、正统的传统观念。以窗棂为例,山西的窗棂以花窗最多,用繁杂的工艺进行装饰,突出了当时工艺的精致。英谈的窗棂,更多的是规矩、严谨,即便是漏景窗也是如此。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