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寨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699
颗粒名称: 4、古寨门
分类号: K928.5
页数: 5
页码: 86-90
摘要: 通常我们所指的英谈古寨是后英谈。如果谈到古寨门,在英谈古寨实际共保存有五个寨门和两个便门。在前英谈仅保留着一个寨门,这个寨门也是见于当地记载最早,修建最早的寨门,特别是在前英谈寨门前有一棵古橡树,最上面的主干虽然已经枯朽,而下面的旁枝依然是十分茂盛,树龄已经有700多年了,也是英谈历史的一个见证。前英谈古寨楼,重修年代为清道光十四年五月初七日建修,也就是公元1834年,距今已经有175年的历史了。在后英谈有四个寨门,即东寨门、南寨门、西寨门、北寨门。东寨门明末清初,后英谈标志性构筑物,总高约6米,门洞高约3米,门上有阁楼,并与寨墙相通。
关键词: 邢台市 英谈 古寨门

内容

通常我们所指的英谈古寨是后英谈。如果谈到古寨门,在英谈古寨实际共保存有五个寨门和两个便门。在前英谈仅保留着一个寨门,这个寨门也是见于当地记载最早,修建最早的寨门,特别是在前英谈寨门前有一棵古橡树,最上面的主干虽然已经枯朽,而下面的旁枝依然是十分茂盛,树龄已经有700多年了,也是英谈历史的一个见证。
  前英谈古寨楼,重修年代为清道光十四年五月初七日建修,也就是公元1834年,距今已经有175年的历史了。
  在后英谈有四个寨门,即东寨门、南寨门、西寨门、北寨门。在距西寨门不远的南寨墙和北寨墙分别还设有一个便门。这两个便门的功能就是在平时方便村民出入,如遇到紧急情况需要防守时,可以随时用石料堵砌。
  寨门的建筑用料与墙体一样,门呈拱券式,砌法也为无浆干摆法,与砖作门券没有区别。古寨的寨门分内券和外券,外券小于内券,这样可以使木制的寨门按置在券洞内。门券内一侧还设一个小龛,是村民供门神的地方。在门券的上部横穿一个过梁,过梁的两头有圆孔与门券下的门轴石相对。木门为两扇对开,大门的门轴就固定在过梁与门轴石上。
  东寨门明末清初,后英谈标志性构筑物,总高约6米,门洞高约3米,门上有阁楼,并与寨墙相通。
  英谈寨墙的寨门修建样式基本上是一样的,现在保留最好的是东寨门,还留有两扇木门。根据东寨门过梁上的墨书题记,可以确定东寨门的重修年代,为清代咸丰年间。
  东寨门有内外券,外券略小于内券,券高3米,宽2.3米,在1.7米处起拱券顶,券体厚为1.00米。内侧的券顶高4米,宽3米,门券内的北侧有一小龛,宽约0.65米,高0.90米,深为0.30米,应该是供门神的地方。在内券置两扇木门,门宽1.3米,高3.14米,门厚10公分。
  在门道里为乱石铺作的石头路,并留有一个排水道。寨门的过道平整,进寨后为3.2米宽的石板路。
  在寨门的内南侧有一石阶梯,可以拾阶而上到寨墙。寨门正中起了一个小阁楼。阁楼的墙体0.5米厚,阁楼高3.3米,东西与寨墙同宽,南北约4.45米,并留有两个小门。小门的上面用三四根山杂木略为钵凿成为方木,横担在墙体上为过木,小门宽0.85米,高1.9米,在内侧有一个窗户,窗有三分设窗棂。窗棂的式样为一马三箭式。在东面的墙体上也设置了一个窗口,这个小窗宽0.6米,高约1.00米。从大小和方位上看,这个窗口的功能主要为对外进行观察情况。阁楼的顶为木结构式,在梁架上施有彩绘,用黑墨、白粉、朱红等绘成云纹、暗八仙、花卉等纹样,虽然装饰较为简单,但大方、朴实、粗犷。从南北两侧的小门可以通往寨墙上和东寨墙上的观察平台,阁楼东面的观测窗和北面的观察平台,都能看到寨外东南两面的很大范围,这充分体现了英谈寨墙寨门的防御作用。
  南寨门明末清初,后英谈村南,双券式拱形寨门,高约2米。
  西寨门明末清初,后英谈村西,双券式拱形寨门,高约2米。
  北寨门明末清初,部分坍塌,单券式拱形寨门,高约2米。
  北侧门清末,后英谈东北,方形门洞,高约2米。
  前英谈寨门位于前英谈村东口,总高约6米,门洞高约3米,门上有阁楼,两侧还保留着少许寨墙。在前英谈寨门前有一棵高大的古菜树(也称橡子树)。据林业专家考证说,树已经有700多年的树龄。
  英谈百姓回忆说,这棵古菜树是英谈的救命树。每当灾荒年时,这棵菜树所结下的橡子能供那些吃不起饭的百姓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在寨门的阁楼上,百姓供奉着观音菩萨,以求万事如意。在阁楼的北口有《重修前英谈寨门碑记》。碑记记载着前英谈大会首路法文、副会首路发思等捐资修建寨门的情况。
  从碑记记载的时间看,前英谈古寨门,重修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距今已经有175年的历史了,前英谈的寨楼修建年代的记载,要比后英谈的东寨门重修年代要早23年。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