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寨名称的来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666
颗粒名称: 1、古寨名称的来历
分类号: K928.6
页数: 4
页码: 37-40
摘要: 英谈成为村名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村子里保存着一些古碑刻。在斑剥的碑文中就有英谈之名,可以肯定地说,英谈村在明中期的时候就称之为英谈。乾隆年间,杨庄观音庙前一块石碑有英谈的村名,当时英谈写成“英滩”。为什么叫英谈,根据《邢台县地名志》的记载,英谈名称的来历,是因黄巢起义时在此扎过营盘,后由“营盘”读音转化而来。为进一步将英谈的地名来历调查清楚,在2006年时,民革邢台市委组成了一个调查组,就英谈村史对英谈村老人和村民进行了走访。通过调查和整理,调查组认为英谈名称的来历有三种说法。前者为历史,从营盘转读为英谈显示出英谈古村落的文化厚重;后者为自然,英谈有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关键词: 英谈 古寨 历史

内容

英谈成为村名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村子里保存着一些古碑刻。在斑剥的碑文中就有英谈之名,可以肯定地说,英谈村在明中期的时候就称之为英谈。乾隆年间,杨庄观音庙前一块石碑有英谈的村名,当时英谈写成“英滩”。
  为什么叫英谈,根据《邢台县地名志》的记载,英谈名称的来历,是因黄巢起义时在此扎过营盘,后由“营盘”读音转化而来。
  为进一步将英谈的地名来历调查清楚,在2006年时,民革邢台市委组成了一个调查组,就英谈村史对英谈村老人和村民进行了走访。通过调查和整理,调查组认为英谈名称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与唐代末年黄巢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关系,这个说法也是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基本上得到大家的认可,包括本村路家老人和邻村路家乡亲,都知道英谈村名和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有关。
  说:原先此村名叫“营盘”,是因黄巢军在此扎过营盘而得名,后来因地方读音相近而演化过来,慢慢地就读成了“英谈”。
  唐代末年,中原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太行山区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和历史遗迹,特别是在邢台和左权两县、河北与山西交界处山区流传更广,而邢台县的路罗镇、白岸乡又是这些传说故事的集中地区。现根据《邢台县地名志》资料举例如下。
  天明关:传说黄巢义军行军到此时,天已经蒙蒙发亮了,故村名天明关。
  贺家坪:据传黄巢义军与官兵交战,胜利后在此和将士进行祝贺,故村名贺家坪。
  血流峪:清代称血道峪,后改名血流峪。据传黄巢起义军与官军激战,在此相互厮杀,双方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将这里的山体石头都染红了。
  朱温坪:据传黄巢义军在太行山时,他的一个将领朱温盘居在这里。在山坪带领将士演兵习武,后来人们将村名称之为朱温坪。
  除邢台县境内的村庄与黄巢有关外,在与邢台县交界的山西和顺县也有和黄巢相关的村名,如黄巢驻扎过马队的村,得名“走马槽村”。
  黄巢养过马的村庄得名“圈马坪”。南天池村,也是因黄巢在此饮过马而得名。在黄巢岩还有“走马栈道”。一些山石景点也与黄巢起义传说有很大的关联。传说在黄巢峡有一大石柱,高20多米,名叫“擎天柱”。从另一个方向看这个石柱,又像一头狮子仰天长吼,当地人又叫这个大石柱为“仰天吼”。有传说在南天门外有一只狮子,屁股下坐着—只金蛤蟆。一天,玉皇大帝路过南天门,金狮子起身叩拜,金蛤蟆趁机跳出南天门,下界转为黄巢,大闹天下,消息传到天宫,玉皇大帝大怒,命金狮子下界擒拿。金狮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此处找到了黄巢,便一时得意忘形,仰天大笑。但它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时,黄巢的军师卞律悄悄来到它身后,用道符将它定住了。
  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黄巢起义的历史史事在当地民间有一定的生命力,这些故事至今仍在广泛流传。
  从这里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可以证实,唐末时黄巢义军在太行山一带进行活动的历史和传说,已经深植民心。所以英谈为黄巢“营盘”读音转化而来有一定的道理,长期以来也得到了当地百姓认同,这也给英谈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奇色彩。
  第二种说法,英谈地名来历是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系。这个说法,当地年青人基本上不太清楚,就是现在的一些老者也是知之甚少。但此说法是有一定来历的,据原邢台市地名办公室主任翁振军先生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时,邢台市县对地名进行了一次地名大普查。他们在对英谈村进行地名调查时,当时有一些上岁数的老人说:“英谈以前有很多水溪,沟沟有水,在沟里还有很多的水潭,水沟两侧有高大的树木,一群群的鸟在此栖息,村子南边沟子常常有老鹰在水潭边喝水,人们叫此水潭为鹰潭。后来人们把潭边的村子也叫做鹰谭,因字的笔划较多,慢慢就写成‘英谈’了。”在南河沟现在还有个地名叫潭乜,在附近有一个小的山岭,如同石龟,村民称之为“金龟探水”。
  根据现场的考察和对英谈周边环境的分析,英谈为鹰潭,这个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很久远的时期,英谈的南河沟河水很大,而且南河沟河床时宽时窄,自上而下形成了许多落差,在英谈村边,河道变得比较平缓起来,在此积水为潭,现在仍有很多的水潭。
  沟的两侧有数百年的古栗树、核桃树、橡树,春天,这里鸟语花香,夏秋季节,地上散落着大量的核桃,橡子果及酸枣,引来了成群的鸟在此觅食,并飞落在水边汲水,至今如此,不过现已经很难看到老鹰了。
  另有一说,更加神秘,是在古老的传说时期,这里经过地势造山运动后,形成了一个个瓮式的深潭,常常有神鹰来到这里栖息汲水。后来地壳变化时,神鹰就化成了一个个鹰岩。如今在英谈周围还有许多与鹰有关系的山岭名称,如雕乜、双鹰岩、鹰岩峰等等。
  第三种说法见于互联网上游客的文章,说是在黄巢起义时在此开过英雄座谈会,后来取其简称为英谈。从座谈会这一词的来源看,英雄座谈会为现在的语言词句,故此说法不确。
  英谈为营盘读音转化而来,或者说英谈建村时有水潭因栖鹰而名,都有一定的道理。前者为历史,从营盘转读为英谈显示出英谈古村落的文化厚重;后者为自然,英谈有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