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谈风论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658
颗粒名称: 5、谈风论水
分类号: K928.4
页数: 6
页码: 21-26
摘要: 古寨三面环山,南面临河(南河沟)。英谈古寨靠山而居,依地形而营造,形成了错落有序,层层叠叠的寨堡景象。山寨如同在画中,与大山、绿丛、水流、劳作、生活等场景结合在一起,成为许多游人向往的地方。所以来英谈的人都说这里是世外桃源,赞叹这里是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在大川的西、北、南三面有数座山“乜”,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石壁屏障。北面的山“乜”,悬崖峭壁垂直百丈,崖下隆起的山岭余脉微微弯曲,将英谈古寨依偎环抱起来。
关键词: 英谈 自然环境 山水

内容

英谈古寨的山水环境十分宜人,四季都很美,春满春色,夏披绿荫,秋呈金黄,冬裹银装。古寨三面环山,南面临河(南河沟)。英谈古寨靠山而居,依地形而营造,形成了错落有序,层层叠叠的寨堡景象。山寨如同在画中,与大山、绿丛、水流、劳作、生活等场景结合在一起,成为许多游人向往的地方。所以来英谈的人都说这里是世外桃源,赞叹这里是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
  好风景都是好风水。
  英谈最初营建时,选择在东西走向的一个大川里,有人形容这个大川如同—条巨龙,弯弯曲曲,尾高头低伏藏在这里,当地的百姓称大的山崖为“乜”。在大川的西、北、南三面有数座山“乜”,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石壁屏障。北面的山“乜”,悬崖峭壁垂直百丈,崖下隆起的山岭余脉微微弯曲,将英谈古寨依偎环抱起来。
  古寨就建在川龙的颈部,在大川的座后沟北侧一级台地上,当时看上去这个地形环境不是很好,但如果从南山上看英谈村来龙去脉,就会感觉到古人在选址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英谈人很讲究风水,在雾子垴分水岭的山神祠中,有一块修祠碑记,就有“阴阳某某某”的记载。
  水之说
  英谈东面有宽阔的龙门川,龙门川是路罗川的上游,发源于王山铺。下经杨庄、英谈,与另一发源于蜂王崖的川水汇流在一起,东流入路罗川。
  为什么叫龙门川,相传在传说时期,龙门川的水很大,给下面的百姓每年都带来灾祸,龙王知道此事后,就想给百姓办一件好事,于是派自己的九个儿子来到这里,九龙看到这里情况,将自己的真身化成九条川谷,分流了洪水,缓解了下游百姓的洪水灾难。
  龙门川有许多支沟,主要的有天明关沟、恶石沟、杨庄沟、桃树坪沟、前罗门沟和英谈沟等。
  英谈沟是众多川谷中的一条,位于龙门川的西侧。
  英谈沟又称英谈川,起于雾子垴分水岭,向西为白岸沟,向东为英谈沟。
  沟呈东西走向,从雾子垴分水岭到龙门川口,全长3.5公里,前后落差429米。南面、西面和北面的汇流面积比较大,南北两侧有后场沟、梯子沟、小姐沟、座后沟、大平沟等十数条分支沟。这些沟里的水都汇流入英谈沟,溪水在英谈沟中随沟的弯曲数折后东流泄入龙门川。英谈沟与龙门川两川相汇后,就形成“丁”字形。
  从英谈的沟口处,可以看到对面的大山,有桃山、帽儿山、轿架山等。
  山之说
  地人称山崖为乜,所以南乜、北乜、西乜就是南山、北山、西山的意思。在西乜的山坡上向东远眺,东北有帽儿山(也称帽头寨),帽儿山海拔988米,因山头形状如帽故名帽儿山。又因很早以前,有人在山顶上建了一个寨子并在上生活,故又称为帽头寨(猫头寨)。帽儿山的东面有几座山峰,海拔在960—1200之间,远远望去,形如蟠桃,当地人称为桃山。几座小的山峰与桃山组合起来,又如一顶古代的轿子,老百姓又称为轿架山。当地村民站在英谈东寨门前说:“遥望村东南,映目轿架山,仙人前后列,共赴王母宴”。
  在英谈的南面有南山,南山海拔约1000米。南山的西北为大平沟,在大平沟里还有许多山峰,这些山峰多在海拔800米到1000米之间,南山与太平沟四周有一万余亩的山场。
  英谈的西面为梯子沟岭和后场沟岭,两沟之间还有一个山岭,当地称其为和尚垴。西南有太行独秀峰—雾子垴。
  雾子垴,清道光年地方志书就有记载,当时雾子垴名称为雾斯垴,与路罗岭相连。是这一带方圆百里的最高山峰。
  村寨的北面为一个巨大山体,英谈人称为北乜,(又称为后乜旮劳);北乜海拔为1016米。英谈古寨座落在北乜山下,英谈古寨平均海拔高度为668米,与北乜形成了348米的大落差,同时南、西、北还有三道粱把村庄围住,地形呈一个簸箕形状,古老的英谈就座落在这里。
  风水说
  中国人对村落的选址十分用心。这样的例子不少,如皖南的西递和宏村,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等都是如此。在古代,—个村庄的选址首先要看风水,要看是不是利子孙,利财运,看能不能登科进举,讲究是很多的,但再多也不出以下几个原则:村子如果在山区选址,就是要背山面水、山龙昂秀、水龙环抱、明堂宽大、水口收藏等几方面。
  “来龙去脉”是堪舆家的术语。一般来说,山脉起伏为龙,其主峰称为来龙;山谷中溪流称为脉,而其主流则称为去脉。来龙去脉指从头到尾像脉管一样连贯着的山势。《运瓮记》中说“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种种合格,乃大富贵之地”。
  英谈古寨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来龙去脉,靠岭朝山,种种合格”两水交会、群山环抱的堂局之中。
  如果再站得高一些,特别是站在南山和梯子沟山岭上去看,英谈的地理环境就会更清楚一些,村子正处于一个水流交汇的地区。而这个交汇点的北侧正有一个高台之上,如果远远望去,这个地区表面又似凹下,这也就是风水家说的所谓“明堂”,阴阳家说凹下的地方应该是属阴。而这里又是两水交汇的地方,所蕴含的气上浮后,属阴的地方又转为属阳。英谈古寨所选村址,正合了风水家所说的龙气与堂气相和的点。有了山水的生气,有了这样好的风水环境,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天人合一而带来生机和吉祥。这个点的产生也是英谈古寨在历史上子孙旺盛的原因。
  在现在的英谈古寨东寨门东北向不远有一道山梁,从远处望去这道山梁如同一向内弯曲的手臂一样,将英谈村紧紧的抱住。
  东寨门的正前方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岭,如大宅门前的影壁一样,遮挡住东西向的山风,也使英谈沟的水流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大S曲线,当地人称这座山岭为蹲财垴(蹲财垴也称中财岭)。蹲财垴海拔高度为686米,无论站在哪个方向看,东庄、前英谈、后英谈三个村庄都是面对着这座山岭的。村民普遍认为蹲财垴中英谈的风水岭,当地村民中流传着“三庄伙一城”的说法,也正是这座不高的山垴造就了英谈历史。
  从风水学的山龙、水龙上讲,英谈村背山面水,同时也是枕山、环水、面屏,来龙大吉。用风水家的眼睛看英谈水口,所处地理位置也是极佳的。所谓的水口,也称之为龙口,就是“来龙”的去脉。明清两代,人们对水口极为重视,在当时的风水著述中都论述过,认为水口也是气口,气口也是“上接天气,下收地气”阴阳交汇的地方,更是关系到福泽子孙后代的大事。英谈古寨的东寨门正冲山口,为大不利。而蹲财垴如同一屏,像"泰山石敢当”一样,破解了这个“煞气”,加上川流曲折有致,就更是利于英谈的财运发达了。
  科学说
  风水好的地方都是风景好的地方,风景好的地方也是堂局最佳的地方。从自然科学上看,英谈古寨的选址确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背山面水是自然环境,面水而居是聚落选址的必备条件。
  郭璞在风水著作《葬经》中说,有了水才能使“内气萌生,外气形成,内外相乘,风水自成”,这说明古人对水环境的重视,对居住环境的科学要求,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水的多少决定了人的多少,也就是说有多少水就可以滋养多少人。居以高台之地,是居住环境的首选,特别是阳面的高台之地更是人类居住的佳地,从考古工作发现的原始人类的穴居,到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建筑遗址,没有一处不是居以阳面的台地,与此同时还要避开风口和水流直冲的地方,这些都是为了村落居住的安全,这些村寨选址条件都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早晨起来可以登上高高南山。站在南山的山顶可以看到从东方出来的太阳把整个英谈古寨逐渐照亮,那一时刻的英谈古寨是一片金黄,也就是从早晨那一刻起,英谈古寨笼罩在阳光下。无论是春季还是夏季,不管是金秋还是严冬,英谈古寨都是在"三阳高照”下渡过的。所以,如果我们把古村落选址风水学神秘的一面去掉,村落选址就成为一种科学了。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