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在太行深山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654
颗粒名称: 1、藏在太行深山处
分类号: K292.2
页数: 5
页码: 7-11
摘要: 要去看英谈,就要深入太行山中。在中国古代地理典籍中,太行山是昆仑山的余脉和延伸,山脊海拔1500—2000米。太行山头枕京都,脚踏黄河,自古有“黄河如带、五岳俱朝”的尊崇地位。《尚书?禹贡》称太行山,《列子》谓之大形山,《淮南子》谓之五行山、盘古山。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载:北次三经,首日太行之山。《太平寰宇记》谓之“皇母山”、“女蝎山”等。进入太行山路罗川后,可以看到一条条的支沟和川谷,满目的青山和红石崖壁。地质专家研究证实了沈括的论点,在数亿年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沉降,海水时进时退。紫金山东又有山,因出“色青白花”的雪浪石而称之为百花山。
关键词: 太行山 自然环境 英谈

内容

要去看英谈,就要深入太行山中。
  在中国古代地理典籍中,太行山是昆仑山的余脉和延伸,山脊海拔1500—2000米。
  太行山头枕京都,脚踏黄河,自古有“黄河如带、五岳俱朝”的尊崇地位。《尚书•禹贡》称太行山,《列子》谓之大形山,《淮南子》谓之五行山、盘古山。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载:北次三经,首日太行之山。《隋书•地理志》谓之“母山”。《太平寰宇记》谓之“皇母山”、“女蝎山”等。《括地志》记载说:“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明朝唐枢《太行山记》是这样说的:“……太行,中原之正脉,两腋如华盖,故身不自结而凝为所冒之中,以其行局之宏,非‘太’不足以当之;而其伊止之所,乃所以为‘行’之地。”陈毅有一首诗《过太行山书怀》说:“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生动地描绘了太行山的雄姿。明代诗人谢榛有诗说:“行经百度水,只是一漳河。不畏奔腾急,其如转折多。”其实“转折多”,支流亦多。进入太行山路罗川后,可以看到一条条的支沟和川谷,满目的青山和红石崖壁。
  北宋科学家沈括写了一本《梦溪笔谈》,书中记载他在游览太行山时,发现“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认为这里:“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地质专家研究证实了沈括的论点,在数亿年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沉降,海水时进时退。这里的古海环境可以追溯到中元古时期,在太行山的石英砂岩中留下了大量的水平层理、波状纹层、泥裂构造、羽状交错层和各种波痕。这里是典型的陆表海环境,在寒武纪—奥陶纪期间,随着古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个地区的地势不断地大幅度抬升,海水慢慢地退出,结束了寒武-奥陶纪陆表海沉积的历史。后来的一次次地壳活动,使太行山脉逐渐隆起并形成太行东部陡峭,西部徐缓的地貌形态。
  邢台西部的头行山,处于太行山脉的中部,是八百里太行最绿的地方,也是太行山最雄伟、最壮观的地段。
  康熙版《邢台县志》说“山,太行之脉,蜿蜒逶迤,经过邑西,故邢在其东……”《晋书•石勒载记》称,当时的邢台(襄国)为“依山凭险形胜之国”。明人王祖嫡在《顺德府修城记》中写道:“太行蜿蜒适居,断麓可据可守”(见乾隆版《顺德府志》)。《邢台县志》(嘉庆版)说:“西山一带与山右接壤,林谷深阻。”邢台县太行山最高峰为不落青山,亦称不老青山、十字各梁,海拔高度为1822米。
  在太行山分水岭上,历史上建有货郎神、庄儿角(又称庄儿口、杜儿角)、夫子岩、路罗岭、支锅岭、清风岭、黄榆岭、马岭□八大关隘。古文献中就记载有支锅岭、黄榆岭、天河梁、峰火台、马岭关、不老青等邢台名山47座。目前邢台许多秀美的山川已经成为太行山区中的著名景点,如太行大峡谷、天河山、紫金山、九龙峡、栲栳红山等。
  太行山脊中,还有内长城雄关文化。邢台的内长城又称赵长城,为战国时赵国所修,是中国长城文化中的一部分。内长城呈西南走向,南起沙河市的黄背岩,北至内邱的嵩都岭,沿着太行分水岭时断时续,时起时伏,高低错落,绵亘于崇山峻岭之间。至今邢台的内长城还保留着很多关隘,如内邱县的鹤度岭、锦绣堂、烧梁关,邢台县的马岭关、黄榆关、支锅岭、风门岭、清风岭、路罗岭、王山铺、水岭、夫子岩、黑虎关、货郎神口,沙河市的黄背岩、数道岩等近20处。每处关隘一般由城墙、关门、营堡、官厅、敌楼、烽火台组成,建筑材料多为当地的毛石。这些内长城遗迹与太行山一同构成了邢台的雄关文化。
  在数亿年以前,造山运动使太行山地区发生岩石急剧变化,由于地壳局部受力,使岩体隆起形成了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山势东西纵驰一道道山梁构成山川,在邢台太行山从南到北分为路罗、浆水、稻畦(将军墓)、宋家庄4道山川。
  英谈在路罗川中,路罗川周围汇流下来的河水经路罗川流经这里,使这里的水源丰富,成片的土地得以耕种,粮食生产自给自足,形成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居住生活的良好环境。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唐代诗人刘沧《秋日望西阳》句)。自古至今,很多文人志士来到太行山,对太行山给予很高的评价,很多人是这样评说这里风景的,说这里景色迷人,山清水秀,赤壁丹崖,山势雄伟,峰回路转,如屏如画。山场万亩,到处是古树参天,林深树茂郁郁葱葱,空气纯净而清新。深秋时节,柿林栗树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山村层叠似堡,错落有致,石板路巷,“之”字折回,院落悠深,极目远望,四季风景如画。
  从路罗镇西行到小庄口,过坡子村,进入一个大山谷,就可以看到一个藏在深山里的小山村,这就是英谈村。这里东距邢台市区70公里,距邢台县路罗镇8公里。从英谈经白岸,越过货郎神口、杜儿角口可以到达山西省左权县(古辽州),又可从此通往邯郸武安境。
  英谈古寨位于太行山深处,处于群山之中。在路罗川上游的龙门川西侧,这一带的山势雄伟,群山叠翠。清代诗人宋岳在游览太行关隘货郎神口后写下一首诗:
  万峰回合此天关,坐拥旌旗月满天;
  岁熟定知民瘼少,时平应见羽书闲。
  壶尊漫对苍茫里,钟磬俄闻紫翠间;
  虚阁倚栏秋气爽,水清云白净尘寰。
  诗中描绘了太行山的秋天景色,赞叹这里群峰起伏,营盘棋布,山岭关隘,旌旗招展,进而歌诵大地丰收,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从英谈向北行2公里就是邢台太行奇峡群,西部约8公里就是中国的爱情山——天河山和元太保刘秉忠隐居处——紫金山。紫金山东又有山,因出“色青白花”的雪浪石而称之为百花山。再向西可以通太行关隘货郎神口。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