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652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2.2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从邢台市区驱车向西70公里进入路罗镇,在路罗镇西部的雾子垴山下、太行大峡谷中有—很小的村庄,村名叫英谈。因英谈还保存着完好的古寨墙,人们都叫这个村子为英谈古寨。英谈古寨的村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由3个自然村庄组成,即东庄、前英谈、后英谈,现全村有640人,170多户人家。在村子及路罗镇、白岸乡一带到处可听到关于黄巢的传说。在这里可以看到英谈的古寨门和寨墙,高大的寨墙和一层层红石民居组成一个坚实的城堡式建筑群。截止到今日,英谈古寨是华北地区发现保存最完好的石头山寨建筑群,是研究明清河北、冀南地区乡村文化史和冀商经济发展的活化石。2008年10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英谈古寨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邢台市 英谈 概况

内容

从邢台市区驱车向西70公里进入路罗镇,在路罗镇西部的雾子垴山下、太行大峡谷中有—很小的村庄,村名叫英谈。因英谈还保存着完好的古寨墙,人们都叫这个村子为英谈古寨。
  英谈古寨的村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由3个自然村庄组成,即东庄、前英谈、后英谈,现全村有640人,170多户人家。清代的《邢台县志》就记录了这个小山村。相传唐代末年,黄巢起义军曾在此屯兵,建立营盘。在村子及路罗镇、白岸乡一带到处可听到关于黄巢的传说。
  在这里可以看到英谈的古寨门和寨墙,高大的寨墙和一层层红石民居组成一个坚实的城堡式建筑群。古寨内外有完好的明清时期,最经典的是三支四堂建筑,有院落67座,房510间;有古石桥36座,到处可见有古石楼、石窑洞、石板路、古石栏、古井、古树等。
  英谈古寨以路姓为主,为一个血缘村。寨子里的民风淳朴,明清时路氏家族分有“三支四堂”,至今村子里的居民大都为四堂的后裔。
  这里还是重要的革命老区,现村寨内还有八路军总部办公室、刘伯承、邓小平、国际友人白求恩旧居、冀南银行旧址和民国时期的国民河北省政府旧址等。
  截止到今日,英谈古寨是华北地区发现保存最完好的石头山寨建筑群,是研究明清河北、冀南地区乡村文化史和冀商经济发展的活化石。
  以上仅仅是英谈古寨的简单介绍,实际上英谈远远不是那么简单。只要去过英谈的人都会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禅者靳闻章先生说,不去英谈是个错,去了英谈还是错,因为英谈很缠人,去了就会让她迷上,为什么呢?来这里的人都说英谈是世外桃源。
  为了体验生活,著名词曲家车行和李昕两位先生从北京来到太行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村,一下就被英谈吸引住了,赞叹这里是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shangri-la),意为“心中的日月。起因是在1933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描写藏在高山和富饶的“蓝月亮”峡谷之间,田园庭院式的"世外桃园”。这位小说家说,“香格里拉”就躺在一条条长的山谷中,两边是看似寂静而又令人忧伤的小山,最高处是“世界上最美丽可爱的山峰”,“这几乎是一座洁白无瑕的锥形山峰,简单的轮廓仿佛出自一个孩童的手笔”。《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詹姆斯•希尔顿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从西藏高原的香格里拉回到太行山里的英谈古寨,让我们沉思这里,看英谈的宁静、平和、永恒的生活。
  在绿色植被覆盖的锥形山峰——雾子垴山下,山民在这里保持着古老生活的常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支四堂的后人住在老院里,在老灶里点起炊烟,吃的是古老豆沬饭,喝的是清澈山泉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样生活着。茶余饭后,在石巷里,红石栏板旁,孩童们围膝而戏,老人回忆着古老的故事,谈“老人家”的创业历史,谈家“和”万事和的内涵。高大的石寨楼、一滴泉、骡马古道都是英谈的人间乐土,从保留下来的民俗,可以看到这里的户与户,人与人,人与自然,村落与大山那种"和谐”的适度,用这种适度来体会英谈的美,用这种适度的“和谐”文化来欣赏英谈,成为每一个来英谈的人所要追寻的谜底。
  大山里的英谈古寨有丰富的文化,从1300米的太行独秀峰——雾子垴、幽静的梯子沟、到古寨英谈的风水岭——蹲财岭,都有古老的神话,久远的传说,引人入胜的路家史。从山顶上的金蟾石到村里的栏板石,都体现着英谈的人文精神。
  英谈是藏在川谷里的世外桃源。这里天朗气清,空气比城市里更清新,夜间有明亮的星星,还有城市里没有的那种皎白月亮。这里没有城市里那种喧闹,没有高架的城铁,甚至有时连电话都让你宁静,好像大自然是故意让你来这里静休。
  英谈的四季很美。
  春季里,梨花、杏花、桃花、槐花、栗子花百花盛开,处处是花的海洋。山路上,石板街到处撒满五彩的花瓣,山沟里、梯田旁弥漫着醉人的花香。
  夏季里,在树荫下,山谷中,山梁上,清风阵阵,凉风习习,是避暑的好去处。
  秋天来了,在这收获的季节里,英谈是最美的。满山沟的柿子,就像点亮的红灯笼。各种山果挂满了枝头。村民把丰收铺在自家的屋顶上,到处是金黄的一堆堆玉米,生活的喜悦写在脸上。
  冬天临近,“一夜霜花百林凋”,而此时此刻的英谈,各种植物叶子已经变成了红、黄、兰、紫多种颜色,尽染山林。
  深冬时节,“千山鸟影绝,万径行人减”,应了中国那句“秋收冬藏”的古语。山寨、山沟、山岭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好像大山在休息、在冬眠、在思考来年的日子。
  山风涤荡着地上五彩的叶子,吹得到处都是音乐。下雪的日子给英谈披上银装。远望山寨,白雪皑皑如同棉花压在上面,仅露出大山赤红的崖壁,山寨中的房檐和墙体,在凸起的地方勾勒出一条条深色线条,就像山水画卷镶在里面。雪地上那一道道车轮线和山民的脚印伸向天际。
  香格里拉、世外桃源、古寨英谈,太行古堡。
  在这些赞誉中,没有忘记这里还是英雄的英谈。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不足三百人的小山村,就有近四十人参军,七名志士牺牲在战场上,“为民立功”“为民服务”“为民建国”三块大匾保存至今。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左权,还有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都曾在这里生活工作过。还有把清皇帝逐出宝殿的鹿钟麟,也来到这里留下足迹。
  在汝霖堂大院,这里曾是冀商路家的见证,有着慷慨济民的好传统,正是在这个大院里,至今保留着“民族至上”“国家至上”“抗战必胜”“建国必胜”墨书标语,从中看到老一辈先驱者的时代精神,成为后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英谈,和谐自然,林中屋,屋旁树,阳春花,夏时雨,秋收果,寒冬雪,多姿多彩;英谈,古朴天然,石屋、石墙、石门、石街,如同城堡;英谈,风光秀美,山花、溪水、古树、苍烟,如诗如画;英谈,历史深厚,黄巢营盘、明清山居、四堂老院,处处积淀着文化;英谈,民风淳朴,大山性格,山民有亘古不变的纯真笑脸;这就是古寨英谈。
  2007年6月,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英谈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8年10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英谈古寨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英談》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的书。 作者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基础上,用自然环境、历史足迹、抗日伟业、红石建筑、窗棂艺术、路氏家族、 传说故事等章节,生动地介绍了太行山深山里英谈古寨的生态环境与建筑文化特色,揭示英谈路姓“三支四堂”家族在太行山的发展过程,在河北的迁徙和繁衍发展;把口传家史资料、地域文化传说、民俗民风和历史发掘结合起来, 展示冀商路家家族的创业历史。同时挖掘了八路军总部、冀南银行、129师在英谈古寨中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本书把作者本人拍摄的大量图片与通俗文字结合起来,采用古朴大方的设计版式,将太行山里的香格里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适于文化研究者、旅游者等不同层次的人士了解英谈古寨的理想图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