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南峪的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620
颗粒名称: 2、前南峪的历史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2
页码: 114-115
摘要: 本段描述的前南峪村,位于邢台县浆水镇政府驻地西南一公里处。根据地方史料记载和有关部门的调查,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有了村庄。1963年特大洪灾后,前南峪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治山治滩治水。发扬了抗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精神,前南峪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融入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内容,丰富和拓展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内涵,把一个过去穷的有名的村庄,变成了五谷丰登、花果飘香、村民和谐的小康村。进入新世纪后,村党支部带领大家进行了第二次创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现在的前南峪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是国家“AAA旅游景区”,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关键词: 前南峪 历史 浆水镇

内容

前南峪村,位于邢台县浆水镇政府驻地西南一公里处。根据地方史料记载和有关部门的调查,早在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这里就有了村庄。《邢台县地名志》是这样记载的“春秋时靳姓从邢(今邢台城)迁来定居。在太行山区人们把山体中出现的倒V字型地势叫峪。村址建在浆水川南岸沟口,故命名南峪。明永乐二年(1404)甄姓从山西省迁来,在南峪村南约1.5公里处建立一庄,也命名为南峪。1956年合作化时,为了曲别两村,以先后庄加上'前,‘后'字冠名,先建者为前南峪,后建者为后南峪。均沿用至今。”建国初期,这里生态环境恶劣,是邢台西部山区“满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灾不保收”的穷山村,村民吃得是“红薯干,山药蛋,窝窝头,糠炒面。”当时有一顺□溜说:“面黄肌瘦南峪人,有女不嫁南峪村”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前南峪没有摆脱“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的穷日子。
  1963年特大洪灾后,前南峪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治山治滩治水。尤其是郭成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坚定走治山致富的道路,坚信党的政策,发挥本地优势,因地制宜,确立了集体经营,专业承包,统分结合等适合本地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洋槐头、干果腰、水果脚、水边杨柳、沟川农田”立体开发,走出了一条“农业起步,林果业致富,村办工厂走上小康”的新路子。发扬了抗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精神,前南峪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融入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内容,丰富和拓展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内涵,把一个过去穷的有名的村庄,变成了五谷丰登、花果飘香、村民和谐的小康村。
  进入新世纪后,村党支部带领大家进行了第二次创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现在的前南峪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是国家“AAA旅游景区”,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知识出处

太行明珠-前南峪

《太行明珠-前南峪》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是第一部综合介绍前南峪历史、文化与发展的图书。概括介绍邢台县前南峪的历史发展历程,分别就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的山川,坐化山的风景与民间传说,绿色的生态园中的植被与景观、经济植物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在追溯历史时,对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前南峪那段历史进行还原,其中有感人的故事,有军民共建的回顾,还有抗大精神的弘扬。特别是前南峪人在抗大精神的引领下,在半个多世纪里进行两次创业,把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殊荣,创造着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再造了一个风景秀丽、生态和谐、百姓安居家园。是社会工作者、乡村历史研究者及大中专学生、旅游爱好者了解前南峪的优秀图书。

阅读

相关地名

前南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