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周公桃花女传说与北方汉族婚俗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563
颗粒名称: 6、周公桃花女传说与北方汉族婚俗文化
分类号: I057;K892.22
页数: 3
页码: 110-112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邢台市市区西约十多公里的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坯头村等村庄都因周公桃花女这个传说而得名,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婚嫁过程中不断地减略、改变了一些习俗,但一些有象征意义、有讲究的习俗还是流传了下来,世代沿袭。这些保留下来的习俗表现了民众摒弃邪恶,希望大吉大利,追求美好姻缘的良好愿望。
关键词: 邢台市 传说 婚俗文化

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婚俗习惯,而在华北地区,广大汉族群众至今还沿袭着许多古老的传统形式。这—婚嫁习俗,就源自于邢台西部广为流传的周公与桃花女的传说。邢台市区西约十多公里的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石坯头村等村庄都因这个传说而得名。这些村落里,至今还保存着与传说有关的周公塔、周公庙遗址和部分石刻。
  相传在西周初年,真武大帝的降魔利剑下凡投胎,剑身变为周公,剑鞘变为尹桃花。为给石坡头村的梁员外之女治病,经石人献计,周公收服了霸占梁女的王八精。王八精又施计害死石头人,终使周公喜得上下两卷天书,上卷可推算阴阳运转,下卷能破解沉浮祸福。不料,下卷天书却被白公鸡偷走送给了桃花女。周公数番索要,均被桃花女拒绝,并用下卷天书,屡次破解了周公之术,由此二人结怨。
  桃花轿石座(宋元时期)为了要回天书,周公思前想后,决定托人说媒娶桃花女为妻,并在娶亲之时害死桃花女。桃花女算出自己与周公该有一段假姻缘,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周公派人送去了红贴,故意择黑道日完婚,并施连环计,在娶亲的路上和庭院都布置了凶神精怪,只等桃花女前来送死。
  娶亲的日子一到,周公敲锣打鼓前去迎亲。只见桃花女头顶一方红布遮住脸面,身穿大红衣,腰带小铜镜,脚穿黄套鞋,上了花轿。一路上,周公埋伏的五鬼都未能害死桃花女。来到周家门口,桃花女在轿里用一张柳木弓,三只桑木箭,左射丧门,右射吊颏,中射白虎,又闯过一劫。周公在门里暗藏了白马精,预备了马精的草料,静候桃花女,一旦桃花女进门,立刻放马过去,马踏桃花女。桃花女坐双轿,大轿套小轿,巫婆抄起缠红线的秫秸杆拍打大轿,丝毫损伤不了桃花女。下的轿来,桃花女叫人在过道红毡上放了马鞍,跨过马鞍,把白马精压在鞍底下,破了周公的巫术,铡好的马料没喂了马,却撒了桃花女一头。按常理,新娘过门这天,穿红衣,着红鞋,可这天桃花女偏偏着黄鞋,黄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黑道日。
  拜天地时,周公在天地桌上放着斗,斗里插着秤,意思是等着斗一会,天地桌下却暗藏着昴星、蛐蛐精、蝎子精等妖魔,但一一被桃花女破解。进入洞房,桃花女上炕后面向墙角坐下不动,周公见最后设下的计谋也不攻自破,于是,抽出斩仙剑砍向桃花女,二人便杀出洞房,直杀得天昏地暗。真武大帝见二人尘缘已了,凡期已至,便将他们收回,从而给世人留下了一段神奇美丽的传说。
  周公在迎娶桃花女过程中,两人各怀心态,你施一计,我布一法,均使尽了浑身解数想要制服对方。在之后的民间婚嫁中,这一娶亲过程的所有细枝末节,均被认为是大吉大利,被世代所沿习,逐渐形成汉族的婚俗文化。男方求婚时,要“下庚贴”、“送食箩”;新娘出嫁时,要“穿红袄”、蹬“黄套鞋”、戴“护心镜”、蒙“红盖头”;迎亲途中“鸣锣放炮”,娘家兄弟“送亲押轿”,遇到奇石怪树、井台磨坊,要贴“红喜帖子”;迎亲队伍为了“避五鬼”不能走回头路;新娘到了新郎家门口要“拉弓射箭”、“过马鞍“、“踩红毡”;新郎家门前要点“长明灯”、撒“门卫子”、竖“秆草个儿”;门头上要放“年糕”,天地桌上要放“斗”、搁“秤”;拜堂时要“撒草料”;新娘入洞房后,要“面对墙角坐”等等。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婚嫁过程中不断地减略、改变了一些习俗,但一些有象征意义、有讲究的习俗还是流传了下来,世代沿袭。这些保留下来的习俗表现了民众摒弃邪恶,希望大吉大利,追求美好姻缘的良好愿望。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