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隆尧县泽畔抬阁流传的记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561
颗粒名称: 关于隆尧县泽畔抬阁流传的记载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2
页码: 10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关于隆尧县泽畔抬阁流传的记载、抬阁是山西、内蒙古等地社火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民间技艺表演,因表演形式和流传地区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抬阁源自元朝末年的民间“扛神”活动,后逐渐演变为抬由活人化妆的“神”,并由四人抬发展为现在的八人抬阁。
关键词: 隆尧县 泽畔抬阁 流传

内容

抬阁是山西、内蒙古等地社火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民间技艺表演,因表演形式和流传地区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然而,这样一种民间习俗又是如何流传到泽畔村的呢?元末明初,战乱频繁,灾害频发,中原一带十室九空,千里赤地,荒无人烟。洪武至永乐年间,明朝政府从山西大批向外移民,抬阁这种社火形式也就随着移民传播到了祖国各地,并逐步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抬阁。泽畔抬阁就是明永乐元年(1403年)秋,随马姓二兄弟由山西洪洞移民至泽畔落户的,现该村仍然保留了“马家斜子”等地名。
  抬阁源自元朝末年的民间“扛神”活动,后逐渐演变为抬由活人化妆的“神”,并由四人抬发展为现在的八人抬阁。泽畔抬阁用两个八人抬阁表演,其主体结构为抬阁床,床中间有一圆孔,圆孔中插一根立柱,与阁床固定成为一体。表演造型是几层,立柱上的支架也相应制成几层,每一层的演员都固定在支架上,这些支架又都在围布和演员服装的掩饰之中,所以观众只看到人物,而看不到这些支架。长时间的表演,人上站人,或手中托人,演员臂力“之大”,常常使人叹为观止。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地名

隆尧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