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牛郎织女传说及祭祀仪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556
颗粒名称: 4、牛郎织女传说及祭祀仪式
分类号: I057;B933
页数: 4
页码: 104-107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邢台市牛郎织女传说及祭祀仪式、七夕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早在汉代就有对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记载,而七夕节的形成主要源自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邢台一带,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邢台西部的天河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内丘县的玉皇庙,每年七月七日都要举行独特的祭祀仪式;邢台民间流传的爱情歌谣故事达500多篇,摩诃罗种类近千种。
关键词: 传说 祭祀 邢台市

内容

七夕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早在汉代就有对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记载,而七夕节的形成主要源自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邢台一带,牛郎织女的故事广为流传,邢台西部的天河山,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内丘县的玉皇庙,每年七月七日都要举行独特的祭祀仪式;邢台民间流传的爱情歌谣故事达500多篇,摩诃罗种类近千种。
  这些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七夕”民俗文化,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审美情趣。
  天河山距邢台市区65公里,位于太行山的深处,这一带不仅广泛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且拥有大量的文化遗存,经多位专家考证,这里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原生地。天河山主峰天河梁高1750米,是邢台境内第二高峰,传说中天河梁就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地方。天河梁的背面六七华里处有个绿树掩映的美丽村庄,叫作牛郎峪。相传,牛郎在这里出生、长大、放牛,后被兄嫂逼迫赶着老牛翻过天河梁向南至王盆崦处,建起牛郎庄。距牛郎峪不远还有一村落叫南天池村,就是传说中织女洗澡的地方,也是牛郎织女相识的地方。
  相传很早以前,天河山上有座牛郎庄,牛郎庄里有个忠厚老实的小伙子叫牛郎,父母早亡,狠毒的嫂子天天让他去放牛,牛郎和老牛整日相依为伴。慢慢牛郎长大了,哥嫂与他分家,只给了与牛郎相伴的老牛和山上的破屋。有一天,西边的天池里来了几位仙女洗澡,牛郎遵照老牛的话,拿走了正在沐浴的织女的飞天仙衣,二人遂结为夫妇,以耕织度日,生下一儿一女,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王母娘娘发现织女独自下凡之后,命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回宫,拆散了牛郎织女。老牛临终时曾告诉牛郎,剥下牛皮披上就能上天。于是牛郎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飞到天上去追赶织女,追到天边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却拔下银钗划出一道天河,把一对恩爱夫妻分隔天河两岸。牛郎和织女在天河两岸整日相对哭泣,他们的真情感动了人间的喜鹊,就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他们见面,王母娘娘也只好允许每年的七月七日让两人在鹊桥上相会。
  动人的传说在人们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从此之后就在邢台世代传诵,并有相当数量表现七夕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保留了下来。在临西县,一首《俺家娶个花婶子》的歌谣极为形象生动。“七月里,秋风起,俺家娶个花婶子。脚又小,手又巧,两把剪子对着铰。铰了一群花喜鹊,扑啦扑啦上天河,天河不是它的家,它为牛郎把桥搭。搭座鹊桥渡织女,看你喜欢不喜欢。”此外,在邢台各县还有《星星歌》、《豌豆角》《织手巾》等很多民间歌谣,反映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并被收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在内丘县,牛郎织女的传说不仅家喻户晓,而且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七夕祭祀仪式,通过拜天棚地棚以及上供、做功、唱神戏的形式,传颂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庆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同时祈求姻缘美满、平安富贵。内丘县城的农历七月七玉皇庙庙会是专门为祭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设立。相传王母娘娘把一对恩爱夫妻分隔天河两岸后,心地善良的菩萨就到玉皇面前求情,玉皇恩准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由喜鹊架桥相会。人们为了感谢玉皇的恩德,就在牛郎的家乡建玉皇庙,形成七月七庙会。据明崇祯十五年《内丘县志》记载,玉皇庙“在东关外,隆庆年间太监申信建。”玉皇庙建成之后,香火极盛。目前玉皇殿为主庙,有王母娘娘、三圣母、三皇姑、后土奶奶等女神庙,形成了占地三十余亩的民间诸神庙群。
  拜天棚地棚是祭祀仪式的重头戏。天棚地棚用五彩纸制作,长约3米,宽约2米,底面为黄色,并饰以花边,无任何文字,全部用剪纸展示其构图内涵,色彩鲜艳,结构巧妙。天棚四方有四大天门,星星组成银河,银河中五彩喜鹊搭成鹊桥,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铁梁等民俗专家来内丘考察天棚地棚上面有日、月、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东斗五星、西斗四星、中斗扫帚星、牛郎织女星等。地棚图案主要为莲花、地母、大鳌鱼、五彩鱼、蟾蜍、蝌蚪、蜗牛、四大地门及各种小动物,还有金船、银船载着世上的男女。祭祀仪式从七月初七开始,信徒们在玉皇庙前展开做好的天棚地棚,周围摆放龙轿龙袍、彩衣、彩鞋等特殊供品,香客们不分昼夜,在天棚地棚前焚香祭拜,并敲打乐器念唱他们自编的牛郎织女故事和俗曲。直到七月初七晚上,将天棚地棚、当场用黄蜡纸剪的天梯和其他祭品一起烧化,主管玉皇殿的庙首率香客跪拜,整个祭祀仪式宣告结束。庙会期间还有唱戏的传统,主要演出传统的爱情剧目《抬花轿》《西厢记》《打金枝》《对花枪》等,七月初七晚上必唱《天河配》。另外还有妇女比女红乞巧、撒河灯、淋喜雨、柳枝蘸水洒街、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等习俗。
  内丘牛郎织女传说及祭祀仪式,运用剪纸艺术形象地再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以特有的民俗方式演绎了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表达了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对男耕女织、儿女双全幸福生活的期盼,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丰富了我国的七夕民俗文化。2006年,内丘牛郎织女传说及祭祀仪式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