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火烧的名字来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548
颗粒名称: 威县火烧的名字来源
分类号: TS213.29
页数: 1
页码: 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邢台市威县火烧、我国面食业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古代面食统称为饼。《辞源》:“饼,麦饽的通称。”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记载:“秦汉逮今世所食,初有饼、胡饼、蒸饼、汤饼之四品。”
关键词: 威县 火烧 发源

内容

我国面食业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古代面食统称为饼。《辞源》:“饼,麦饽的通称。”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记载:“秦汉逮今世所食,初有饼、胡饼、蒸饼、汤饼之四品。”“饼”即指北方的油饼,亦称大饼、千层饼,后泛指蒸烤而成扁圆形的饼状面食。至于“胡饼”,顾名思义,即指胡人所食之饼。明“燕王扫北”之后,河北一带民生凋敝,人烟稀少,永乐二年,“迁山西民以实之”。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以吊炉打烧饼的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精明的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油饼、千层饼)与胡饼(烧饼)的工艺,创造了“火烧”的制作方法。火烧与烧饼工艺接近,但口味、形制不同,其状如牛舌,俗称“牛舌烧”。又因其发源于威县,威县在外地做此生意者居多,人们习称为“威县火烧”。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地名

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