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清河神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523
颗粒名称: 3、清河神符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69-7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邢台市清河神符、清河神符是清河县连庄镇田沙土村印制的一种木板年画;这种年画除在该县销售外,还流通到周边的南宫、枣强、威县、临西以及山东的武城、夏津、临清等地。
关键词: 清河县 神符 习俗

内容

清河神符是清河县连庄镇田沙土村印制的一种木板年画。这种年画除在该县销售外,还流通到周边的南宫、枣强、威县、临西以及山东的武城、夏津、临清等地。
  每年春节,在清河县及周边县市,家家户户都有“请码子”祭祀祖先和鬼神的习俗。“码子”,又名“神符”,指的是一种印有各种人物和鬼神图案的纸画,一般是在春节前夕从集市上购买回来(为表示尊敬称之为“请”),过年时,把这些代表列祖列宗和天上诸神的神符张贴在固定的位置上,比如全神在正房客厅的墙壁上,灶王爷神符则在腊月二十三贴在灶台的上方,再摆上供品,敬香烧纸。春节的祭拜活动便围绕着这些神符展开。
  神符印制始于清末。关于印制神符的历史,据该村印制神符手艺最好的潘兴高等人介绍,此工艺相传始于清朝末年,距今已经有120年。当初,该村一位姓田的人从外地购得一套印版,欲从事神符的印制,但由于不掌握技术,屡试不成,不得已把这套印版卖给了该村的潘衔恩。后潘衔恩几经尝试,历时三个月,终于试印成功,一时购者蜂拥,遂成立“天成”号作坊,开始印制神符。后来潘衔恩的孙子潘兴文对刻版进行了改造,并增添了部分图案,使神符种类增加到7至8种,图案更加精美,形成了如今常见的图案。
  据了解,目前在田沙土村印制神符的有10余家,全部为潘姓人家。该村印制的神符现存全套共10张,分为龙牌(为祭祀玉皇大帝所用)、冥衣(也叫家堂,为祭祀列祖列宗所用)、全神(为祭祀天上的各路神仙所用)、灶王爷(为祭祀灶王所用)等,全部为木刻套色印刷,一般为黑、红、黄、绿、紫五色。
  在生意最红火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该村从事印制神符的多达20余家,每年秋收秋播过后,人们就购置来纸张、染料,支上印版,开始印制神符,一个冬季下来,收入也颇丰厚。在没有其它收入的八十年代初期,印制神符成为了该村很多村民谋生的手段。八十年代中后期,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从事印制神符这种又脏又累的小“买卖”的人越来越少。目前,田沙土村从事这一职业的已经不足10户,年印制神符30余万套,而且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清河神符为木刻套色印刷,图案线条圆润,颜色鲜艳。印制神符分为调色、压纸、稳版、刷色等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不能有任何偏差,否则印出来的神符要么色彩失真,要么图像模糊。印出一张色彩鲜艳的神符一般要用5块版才行,少的也要3至4道工序,全部是手工。
  清河神符从功用、图案、品种、印刷技艺等方面综合分析,应当源自内丘神码。清河神符120多年的历史与内丘神码的源远流长不能同日而语,而其传人也明白无误的表示是先辈从他处购得印版逐渐发展起来的。清河、内丘两地相距100多公里,应属同一区域,都延续着过年敬神拜祖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这一带也没有超出内丘神码的销售区域。在清河神符印制之前,当地及周边地区应该早已存在过年“请码子”的习俗,否则学来这种技艺是没有销路的,而清河神符的印制只是起到了取而代之的作用。清河神符和内丘神码在印制的图案种类、套色印制工序和技艺上是也一脉相传的。清河神符印制精美,神的形象丰满圆润,不仅是民间习俗和传统信仰的有效载体,也是传统美术的生动体现。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地名

清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