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临西潭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503
颗粒名称: 3、临西潭腿
分类号: G852
页数: 3
页码: 52-54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邢台市临西谭腿,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突出表现了地域造成的南北武术流派的差异;“北腿”则以潭腿为代表。
关键词: 临西 谭腿 武术

内容

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突出表现了地域造成的南北武术流派的差异。“北腿”则以潭腿为代表。相传潭腿的创始人为五代时期的昆仑大师,潭腿的“潭”字借用了发源地龙潭寺的“潭”字而得名。龙潭寺位于今天的临西县尖冢镇龙潭村,历史上这里隶属于山东临清,因此潭腿又被称为“临清潭腿”。
  昆仑大师是五代后周的一员将领,他的真实姓名今天已经无法考证。传说他曾经追随后周第二代皇帝周世宗柴荣转战南北,屡立战功,在他奉命远征南唐期间,后周为宋所灭,昆仑大师被形势所迫,遂削发为僧隐居于龙潭寺,法号昆仑,后人尊称他为大师。昆仑大师身怀绝技,精通医术,他将武术和医术共熔一炉,研创出内外两功并用的潭腿武功,并将这一功法传于寺内众僧。据《武备志》记载,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大兴武备,曾在今天的长沙举行了各派武术比武大会。赵氏(匡胤)创立的“太祖长拳”,因其政治优势荣登第一,称之为宋代十八家之首;第二名便是临清潭腿,称之为十八家之尊。从此,“南拳北腿”便享誉海内,流传至今,并演变出临清派正宗潭腿、少林潭腿、精武潭腿、教门弹腿、通备弹腿等不同流派。临清潭腿以腿功见长,拳势古朴,功架完整,刚劲有力,节奏明快,意气相合,动作精悍,攻防迅疾,招数多变,爆发力强。据《十路正宗潭腿词谱》,临清潭腿有十路拳,“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捶式,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剁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潭腿功法分势法、练法、桩功、内功、外功五个组成部分。潭腿有一整套的习练方法,分为五个相互衔接的练功过程。首先要按腰压腿、抻筋活络、沉气稳势、摆架站桩,接着练习基本腿法和步法,有了这些基础方才能相继练习基础拳功。基础拳共分为八路,在《基础拳词谱》中这样写道,“初习入门基础拳,随势左右两边练。一路弓步出拳势,二路钻拳进步拦。三路贯耳蛇舔腿,四路擦步穿山掌。五路连拳踢弹腿,六路锁肋跺子脚。七路挫步缠丝腿,八路抻蹦十字腿。即是操步有习拳,势法功劲内里含。”最后方可按“先传架子后传功”的方式传习十路正宗潭腿。潭腿技击上下盘同步出击,讲究“三分拳,七分腿”,手足并用,令对手防不胜防。器械有拔步刀、连环刀、六合枪、八宝枪、扑钩等一般器械,还有牛头镇、截爪镰等许多稀有器械。临清潭腿内外两功并重,求得内七外三之法,练就前四后六之功,故多重于内功,调气运劲,用意不用力。不论拳脚、器械都是手足并练,拳脚同功,刚柔相济,弹韧相兼,紧而不僵,威而不猛,轻松潇洒。
  临清潭腿的功法、练法和套路从古到今几乎没有失传和添改,是因为昆仑大师为其所订门规和师训为历代传人和学艺者所遵循。临清潭腿内外并重,表里相依,气意双融,涵虚育气,内外合一,自成体系。久练则精神饱满,体力充盈,气爽神清,能起到修心养性、磨练意志的作用,不论强身健体,还是自卫防身,均可一生受用无穷。
  随着历史的变迁,临清潭腿在它的发源地却销声匿迹了,而远在北京,却始终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所钟爱,使其有幸流传下来。清代末年,贺子琴先生与其师弟张木连先生在北京德胜门外石佛寺(现今功德林前街东口路北)设馆授艺,所传弟子及后代传人有成就者甚多。1989年3月,北京市武术协会成立了“临清潭腿研究会”,很快便普及弟子3000人,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临清潭腿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至今,临清潭腿在北京已传至第九十七代。2000年,北京市临清潭腿第九十七代掌门人隋世国先生经与临西县有关部门联系,对今临西县龙潭村进行了考察,确认了龙潭寺遗址,并立碑纪念之。2002年,临西成立潭腿研究会,第98代传人董春磊任会长。至此,临清潭腿才又在它的发源地被重新流传开来。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地名

临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