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的两种组织形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499
颗粒名称: 梅花拳的两种组织形式
分类号: G852.1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邢台市梅花拳,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领导武场;文场是梅花拳派特有的组织,主要是教育门人,指导武场和拳派活动,研习文理等的概括。
关键词: 邢台市 梅花拳 文场 武场

内容

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领导武场。文场是梅花拳派特有的组织,主要是教育门人,指导武场和拳派活动,研习文理。“未学艺,先知理”,凡门徒弟子都要忠君王、孝双亲、尊师长、尊礼守法。文场是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合了儒、道、佛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之理的神奇妙用,讲究修身养性,练神练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文武兼备,方可知“进退之中有妙招,趋避之内有利害”、“如天之无不覆,地之无不载”。梅花拳非常重视武德,第五代传人杨炳在其所著的《习武序》中有“五戒”、“五要”和“习武规矩十二条”,要求习武者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保家卫国,惩恶扬善,扶弱除强,被后世弟子奉为戒规。杨炳,字虎文,号松岩,河南内黄县城东八里庄人,生于康熙十一年,卒于乾隆十二年。他文武双全,技艺精湛,成为康熙壬辰科武探花、御前侍卫,诰封通议大夫。他的《习武序》内容系统充实,戒律规范,武术理论明晰深邃,不仅为梅花拳立教育人、习文练武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中国武术史的重要典籍。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人物

邹宏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邢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