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巨鹿四股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486
颗粒名称: 3、巨鹿四股弦
分类号: J825
页数: 3
页码: 31-3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邢台市巨鹿县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二夹弦、五腔调、五调腔,是河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藉清代“花部”诸腔蓬勃发展之势,于道光(1821—1850)年间兴起于冀南,现主要分布在邢台的巨鹿县及周边县市,兴盛时曾广泛流行于河北省的石家庄、邢台、邯郸以及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的大部分县市等。
关键词: 巨鹿县 四股弦 戏剧

内容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二夹弦、五腔调、五调腔,是河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藉清代“花部”诸腔蓬勃发展之势,于道光(1821—1850)年间兴起于冀南。现主要分布在邢台的巨鹿县及周边县市,兴盛时曾广泛流行于河北省的石家庄、邢台、邯郸以及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的大部分县市。
  据传,道光十九年(1839年)秧歌艺人王不当因在演唱秧歌时没有敬神的资格,只好在农村演出“赌戏”和“罗圈戏”。这时又逢官府禁演秧歌,他只好另谋生路,以求生存。在唱“门戏”乞讨时,他与一位名叫齐大牙的民间艺人在威县相遇,二人在艺术上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曲调,并用其仅有的一件伴唱乐器的名称而名之为“四股弦”。四股弦形成后,很快在威县章台村办起了一个娃娃戏班。清同治九年(1870年),王不当的弟子王玉堂(威县人)与演员罗九、琴师夏大水等人在巨鹿县王虎寨村创办了四股弦的第二个科班。随着科班的创建和连续几年的演出活动,四股弦逐步由偏居—隅向周边扩展。清光绪年间,清河县二哥营村请来四股弦艺人王坏手(威县安上村人)到村里办班带徒,培养了一批很有造就的演员,排演了不少剧目,并多次东过运河到高唐、夏津、临清等地演出、传艺,为四股弦由发源地向东流布开辟了道路。20世纪初,四股弦开始由农村逐渐进入城镇。1905年,著名四股弦艺人张平欣率班首先由巨鹿、任县进入顺德府,一举演红之后,又沿沙河、永年、武安等县辗转进入彰德府(今安阳)及其周围诸县。张平欣一路演出—路收徒传艺,由于语言接近,唱腔优美易学,唱词通俗易懂,使四股弦很快风靡豫北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四股弦班社。与此同时,邢台、邯郸诸县也有一批四股弦班社相继成立。从1923年起,四股弦有了第一位女演员郭素娥(小名三棒),女演员的出现使四股弦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1958年,邢台地区成立了四股弦戏校,为四股弦艺术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
  四股弦由于演出班社分布的地域不同,逐渐形成了以马凤仙为首的“北府派”和以王福学为首的“南府派”。北府派的演唱和伴奏更多地吸取了河北梆子、丝弦、乱弹等地方戏的音乐素材,而南府派则更多地采用了豫剧、平调、落子等地方戏的艺术风格。南北两个流派演唱风格各有所长,又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争芳斗艳。
  四股弦使用本地语言演唱,以巨鹿方言为代表,以五声调值表示,其行腔吐字,跌宕起伏,高亢激昂,充满燕赵阳刚之气,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四股弦的音乐由唱腔、伴奏和曲牌三大部分组成。唱腔是四股弦音乐的主体部分,以板腔体为主,辅以少量曲牌体,其中宫调式居于主导地位,徵调式则相对居于次要地位。
  四股弦伴奏分为文乐、武乐两部分,文乐主要用于伴奏唱腔和配合表演动作,武乐伴奏则用于唱腔的各种开头和收头,以及用于配合人物上场、下场、念白、身段和武打等。曲牌系四股弦音乐中纯器乐演奏部分,有弦笛曲牌和唢呐曲牌两类,弦笛曲牌主要用于过场和动作的伴奏,唢呐曲牌主要用于武将的行军作战。四股弦使用的各种器乐曲牌大多是一曲多用,可根据需要用于不同的场面。
  四股弦以四胡为主奏乐器,四胡的杆、轴为红木或紫檀等硬质木料制成,琴筒为白铜或黄铜制成,蒙蟒皮,竹制弓杆,上系马尾分两缕分夹于第―、二、三、四弦之间,弦为丝弦。四股弦的乐器伴奏和其他剧种完全不同,其方式不是保调方式,而是在整个伴奏过程中,四胡、板胡、二胡、笙、笛各行其道,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自然复调的伴奏方式。
  四股弦“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演唱方法各异,扮相落落大方,人物特点鲜明,文戏、武戏并重。主要剧目有《忠保国》《打鸾驾》《斩姚琪》《二进宫》《单刀会》《铡美案》《天子禄》《双合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保皇娘》《打金枝》《铡赵王》等。1963年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四股弦《杨立贝》《栓娃娃)等剧目。1986年河北电视台录制播出了四股弦传统戏《二进宫》。
  四股弦有极高的包融性,兼收各家之长又不失个性,极具燕赵高亢激越的艺术特点。2006年,巨鹿四股弦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出处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邢台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紧密相联,生动深刻地体现了邢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聪明才智。本书重点介绍的46个项目,大多已被纳入各级保护名录,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武术、美术、技艺和民俗等诸多门类。书中还配有大量图片、以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貌,领略邢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绚丽多彩。

阅读

相关地名

巨鹿县
相关地名